最奇幻:馬拉火車
姜文的電影,不可以沒有火車,他曾經說過自己對火車的好感,源於從軍的父親。父親長年在外,一年只能回家兩次,姜文從不識字起,就被家人抱著到車站接風,火車轟隆轟隆駛來,代表一家團聚。所以每次聽到這震耳欲聾的聲音,都教他非常激動。
《讓子彈飛》第一場就是火車戲,每個鏡頭都是精心設計,角度特別豐富,拍的卻是一個荒唐的畫面──馬拉火車。八匹白馬拉著血紅的火車車廂沿著路軌奔騰,葛優飾演的馬縣長與馮小剛客串的湯師爺,吃著火鍋吟著詩。這火車也如真的蒸汽火車一樣噴煙,只是它冒出的其實是香氣,來自縣長夫人跟前一只大若噴泉的大湯鍋。
馬拉火車的夢幻,邊趕路邊吃火鍋吟詩的奢侈和雅興,都極盡浪漫與浮誇,與後來遭麻匪洗劫,縣長賠掉官位和夫人,再淪為階下囚的遭遇,儼然是天堂與地獄之別。如果會行的火車代表喜訊,翻側的火車就代表命運的逆轉。
最可觀:開平碉樓
電影中的鵝城,其實取景自台山市端芬鎮大同河畔的梅院,及水步鎮潭江河畔的岡寧圩。為把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城市風貌呈現,及營造鵝城的封閉感,劇組特別把梅家大院對出空地的水泥路面剷掉填上紅土,把梅家後人鑲的瓷磚和髹漆除掉,還在剛寧圩打造了足足一公里長的城牆和 碩大的城門,可謂不惜功本。
而全片最具欣賞價值的,莫過於被選作黃四郎大宅──廣東開平自方村的著名碉樓銘石樓。開平碉樓始建於清初,當初為防澇防盜而建。鴉片戰爭後,開平爆發大規模土客械鬥,人人自危,剛巧當時西方國家在中國沿海招募華工開礦及興建鐵路,開平人為生計紛紛離鄉別井,漸漸令當地成為著名僑鄉。開平人衣錦還鄉生活較富裕,眼見有土匪在家園附近作案,遂集資興建碉樓以自衛。
碉樓一般有四、五層高,因為華工長年在外,接觸不少西方建築,所以大部分碉樓都帶有明顯的西方風格,中西合璧難以歸類,好些更加沒有圖則,只隨樓主心意興建。但不論由鋼筋混凝土建造抑或青磚水泥,碉樓的門、窗一律由厚鐵板鑄造,每層樓梯位置都設有獨立鐵門,固若金湯,樓身到處設有槍眼,方便居民持槍驅趕土匪,設計可謂攻守兼備。
銘石樓樓高六層,綜合了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的亭台、羅馬式圓柱及拜占庭式的圓頂,天台四角更置有瞭望台,遠看狀若西方碉堡,是自力村碉樓群中最華麗的一座,因此 0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碉樓糅合西方建築、把住家提升至防守戰線的特點,與接受西方文化薰陶、非常擔心自身安全的黃四郎竟有共通之處。
造型設計:張叔平
《讓子彈飛》是張叔平第一次與國內導演合作的作品,而劉嘉玲之所以會加入劇組,張叔平也算半個媒人。事緣劉嘉玲跟張叔平是好朋友,知道他接了姜文的新戲計劃,一次與姜文擔任華表獎頒獎嘉賓,二人聊起這位拍檔,姜文得演員太太周韻提醒,靈光一閃,想到請她演風情萬種的縣長夫人。
除了第一次跟國內導演合作,也是張叔平第一次接觸北洋軍閥時期服裝。做年代戲,張叔平本著「先還原,到完全摸清楚剪裁和配搭,才會著手再創作」的宗旨。他參考了大量北洋年間的照片及歷史資料,戲中服飾基本剪裁根據年代,再按人物性格進行再創作,所以同樣是飾演妓女的兩位女主角,在衣料的厚薄、彩淡方面就大有分別。
劉嘉玲飾演的縣長夫人性感而富於女人味,戲份不多但要突出,所以選料方面,都以薄、透明及多彩為主,基礎造型是清末民初的小鳳仙妝,但經張叔平改良,有北洋年代味道,又有不屬於那個年代的美感,劉嘉玲形容「挺性感的」。周韻演的花姐比較倔強,是強勢與柔弱的兩極混合,所以布料偏厚,顏色也比較淡,還有一套英氣的軍服。
張叔平今次人物造型賦予了有別以往的新意,他改造了土匪的形象,給他們戴加勒比海式的眼罩、穿耳環,甚至打煲呔、結領巾,其中最好玩莫過於給光頭的葛優黐頭套、掛長髮,為演慣喜劇的葛優重新注入新鮮感。除此以外,張叔平堅持一針一線手縫戲服,而且要用原色沒加工的衣料,始終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布料不可能有太多加工。
為了呈現時代質感,他用了大量不同厚度、織法的麻布做戲服材料,包括一套白西裝,那是姜文過去極少穿的顏色;而為了凸顯黃四郎是放洋惡霸的奔放喜感,更在發哥的中式長衫以外,從小配件如帽子、手帕著手,滲入西洋味道。對於替演員造型,張叔平有自己一套戲服哲學,連要求極高的發哥和姜文,都乖乖聽話:「可能第一天試穿時,演員會覺得不舒服,但只要花點耐性,穿久一點,讓衣服起皺了,跟著人的身體變順以後,一切感覺就會不同了。」
鵝城人=中國人?
《讓子彈飛》是一部具深層意義的喜劇,除了諷刺「官不如匪」的人性貪念,鵝城人遇事的反應,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根性,及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民國破舊立新,皇帝都沒有了,但南國一霸黃四郎每次出巡,百姓始終把「黃老爺駕到」、「黃老爺吉祥」掛在嘴邊;張牧之無懼財主有權有勢,明辦了一件案,鵝城人就急不及待喊他「青天大老爺」,又跪又拜五體投地。這除了反映北洋年間軍閥地主橫行,民不聊生難得青天之外,也多少看出中國人在新制下,奴性始終未除。
作為一部瘋狂喜劇,姜文鏡頭下的鵝城人,展現的盡是醜陋一面,乾隆年間的冤鼓被收藏得死死的,其實代表了老百姓息事寧人的悲觀態度。小六子在講茶大堂被公然私審,愛看熱鬧、等看好戲的人多,到見血了,就作鳥獸散,見死而不救,這視人命如螻蟻又怕惹麻煩的場面,簡直司空見慣。
良禽擇木,是大自然的天性,但像湯師爺般,樹倒即另覓靠山,只需一分鐘,即喚敵人作恩人的厚顏行為,大概只有人類做得到。其實不止湯師爺,整個鵝城縣的人,對於不平事,都抱著一種隔岸觀火、跟風騎牆態度,大家都妒忌黃四郎富有,仇恨他的欺壓,卻沒有人敢說一句話。對的事不做,只做有利的事,深信賊有賊樣,眼不見都以為真,愛出風頭,人云亦云,膚淺,缺乏邏輯思維,似乎都是姜文眼裡的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