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月月鳥
德國納粹集中營,人類史上最黑暗的屠殺史之一,也是歐洲最忌諱的事情之一,納粹的題材不管是在小說或是電影都不算新穎,正因為如此,處理納粹的題材要格外小心,處理得不好,就會陷入濫情且老調重彈的窠臼中,反之,若處理得好,就會一鳴驚人。
導演拉斯洛那米斯(Laszlo Nemes)首部長作《索爾之子》便是一鳴驚人之作,小心且大膽的呈現。這部片的角度沒有從一般常見的受害者如何艱難活下去出發,也沒有過於英雄主義的敘述,它從一個囚犯工人的世界出發,以他的視角,清楚、寫實、具體的呈現集中營裡所有的一切,電影中導演使用大量的手持鏡頭,讓我們跟在主角身邊,穿梭且看著集中營裡發生的一切,片子的確非常細膩,對於語言的運用及囚犯的肢體語言都很到位,拍攝的相當精彩,另外本片對於聲音的掌握也十分精采,用不著使用影像表達人間煉獄,導演親自示範了如何利用聲音讓我們體驗到坐立難安的氛圍,不止看見了地獄,更重要的我聽到了地獄。
整個故事主軸在於清理毒氣室的囚犯工人索爾發現了從毒氣室奇蹟似生還的小男孩,但旋即被殺死,於是索爾生出了要安葬這具屍體的念頭,並且宣稱著這個小男孩就是他的兒子,於是電影就圍繞著這個「安葬」的過程來進行。在電影中我們得知了,在猶太人的世界或信仰中,要讓死者安息即順利下葬要利用「拉比」這個媒介,或許就跟我們的佛、道教需要用到法師來超渡一樣。
於是電影分兩條線(但攝影機都是跟著索爾),其一,便是索爾找尋拉比的安葬之路,其二,則是由在集中營裡的囚犯工人計畫的逃亡之路,在電影中,因為兩條路的不同,使得索爾與其他集中營裡的囚犯工人的行為大相逕庭,常常在許多地方一意孤行的尋找拉比,只為了順利安葬,使得逃亡計畫受阻,整部電影毫無冷場,兩條線同步進行,找拉比與逃亡,在整個觀影過程中筆者不斷地問自己:「安葬死人這件事情值得賠上活人的性命嗎?」也就是這個問號使得筆者想跟索爾一起找出答案。
電影的最後段,兩條路交疊在一起,索爾順利的找到拉比,而工人們也在槍林彈雨中成功逃出集中營,正當要順利安葬之時,索爾發現這是個假拉比,而後頭的德國追兵不得不讓索爾再度揹著屍體渡河以尋找拉比,但導演此時卻讓河流沖走了索爾手中的屍體,萬念俱灰的索爾只好跟著同伴們到了小木屋,稍作休息,然後再前往同伴口中說的:「穿越森林後就能遇到士兵,就能戰鬥。」
常常,一部電影是否能雋永,或者餘韻繚繞,跟結尾有很大的關係,我很高興也很興奮看到《索爾之子》能有這樣的收尾,整部戲的最高潮就在這結尾的小木屋裡,導演用超現實的方式讓索爾在與同伴休息的過程中,短暫但印象深刻地看到一個小男孩,以特寫的方式帶著觀眾看到索爾臉上從死灰變成了微笑,旋即小男孩跑開,被德國軍官抓住,但馬上又被放開,跑向著囚犯們說的希望森林,伴隨著槍聲,想當然爾,索爾一群人已不再了,畫面停留在那森林...
很抱歉看完電影後我還是不知道這具屍體是不是主角的小孩,但從主角拼死拼活的想要安葬這死屍的情況下,筆者感受到了人在絕望且反複的日子下,信仰及有一個活下去的「目的」有多重要,也因為這個奇蹟的出現,使得索爾的日子與心靈有了變化。
在安葬的過程,對於猶太人,或是我們在世的人,是種心靈上的救贖,對一個死人的尊敬與這樣的儀式 或許才是拯救我們心靈的方式,很多時候不光只是讓死的人「安息」,更多時候筆者認為這樣的儀式是讓我們活著的人「安心」,所以索爾不顧一切的只為了安葬這個小男孩,不管到底是不是他的小孩,片中最有意思的對白:「你為了一個死人要害死所有活人」。或許對於索爾而言,「安葬」的這個目的,才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動力與希望,且也因為「安葬」這件事,讓索爾的心靈得到救贖,最後索爾的心靈已經昇華,無懼死亡,而這心靈的解放與救贖恰恰就是在這安葬的過程中找到的,最後索爾在小木屋中看到小男孩後,臉上的那一抹微笑,已經說明了一切。也因為這一抹微笑跟最後畫面停留在小男孩跑進的森林裡,使得整部戲還是給出了希望,在萬念俱灰的地獄中,還是看的見光。
安葬的過程,即是索爾前往解脫的救贖之路,在死亡的領悟中找到了希望。那是超脫肉體生死的希望,也是導演於納粹事件後,對那些受傷靈魂的希望。
看到最後,
你還會在乎那具屍體是他兒子與否嗎?
你還會在乎那最後出現的小男孩是真與否嗎?
我喜歡這樣的角度看納粹集中營,不過度偏向哪方,對於筆者來說,經典納粹電影如《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穿著條紋衣的男孩》等等,都有點過於理想及感情化了一點,始終讓筆者得不到共鳴,而上一部令筆者冷汗直流且相當震撼的納粹電影是奧地利導演麥可漢內克的《白色緞帶》(對於這類題材有興趣的觀眾們一定要看),而《索爾之子》在筆者心中也直逼《白色緞帶》了。
總之,《索爾之子》不造神、不打悲情牌,隱隱的讓人感到歷史的無奈及傷痛,卻又在結尾給了救贖的希望,這樣的一部作品無愧於所有獎項。《索爾之子》直接且誠懇的揭開這人類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
後記:
在與朋友討論過後,總是能對電影產生什麼新的想法,而筆者的朋友也有一個有趣的觀點,提供給大家囉,以下稱之為渴愛少女璇。
渴愛少女璇:
「索爾在不見天日的地方做這樣違背良心的事情,是守密者卻在殘害同胞,不得不做,所以他心裡是無可奈何的罪惡感,不久後他也一樣要被處理,直到他看到小男孩,他將自身投射在小男孩身上,身為一個虔誠的猶太人,他期望被安葬,而不是被亂燒掉,所以,他積極的為小男孩(也就是他自己) 安葬。
最後他們到小木屋那段我的想法是,他們已經逃離了集中營,雖然假的拉比只有為他唱了一句,但是四面楚歌的他已經得到救贖,所以河水將他(屍體)一直以來的罪惡與希望一起帶走,直到小木屋,他看到一個穿著體面的小男孩出現,他認為小男孩(他)已經被安葬了,之後德軍到了,他們一定全部都會死,所以,德軍先抓住小男孩(身體),代表他們會被殺,可是再放手,讓小男孩(索爾的心靈)逃到森林裡。」
台北外送茶
台中援交
高雄一夜情
正品犀利士,威而鋼,樂威壯,春藥線上專賣店
台北外送茶
高雄一夜情
援交
桃園一夜情
台南援交
台北外送茶
茶訊
高雄援交
台中外送茶
高雄一夜情
援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