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腦革命,廣告來救國。經歷多年軍事強人統治,1988年智利舉辦公投,人民要用「Yes」或「No」決定未來八年是否繼續受強人統治。面對壓迫的政權,還有麻木冷漠的人群,反對黨領袖請來年輕廣告人,動用一系列廣告和宣傳來傳達反抗信念,喊「No」要自由。這一回,他們的戰場就在人民眼皮底下,讓視覺軋政權,奔放彩虹圖案對上冷硬政治口號,用想像力解放鐵幕之下停止跳動的心。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蓋爾賈西亞貝納換跑道繼續革命,導演帕布羅拉瑞恩長久以來關注智利政局,巧借真實歷史為底本,重新包裝嚴肅國家議題,暴露政治與媒體複雜連動關係,游刃有餘猶然能讓笑聲與機智對談充滿銀幕空間。是絕妙媒體神話,也是對政治與電視的高超諷刺。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以智利長年高壓政權為背景,描述1988年舉辦公投決定是否要繼續接受智利強人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的統治。
提起智利歷史,一定會第一想到奧古斯托皮諾切特這位令人恐懼,又不得不提的傳奇人物。皮諾切特出生於1915,二十八歲便開始他的軍事生涯,任職過智利陸軍學院監察官、陸軍學院副院長、第七步兵團團長、第二陸軍師參謀長等軍職,並在1973年升任上將時發動政變,推翻阿連德政府、建立軍人政權。
1974年皮諾切特出任國家元首,並在六年後通過新憲法,隔年讓自己當選了總統,從此展開他的絕對政權。皮諾切特執政期間,在政治上實施高壓政策,全國有數千人失蹤或被殺害,十萬多人被迫流亡海外,無法回國。但也因為皮諾切特的大膽改革與高壓政策,讓智利的經濟能獲得迅速發展。《No》正是描述智利人民如何在皮諾切特的強權下,試圖以創意突破困境,決定自己的未來與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