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大規模拍攝著名歐洲城市羅馬和布達佩斯之前,製作團隊的主要部門主管去羅馬拜訪了麥特貝格里歐,由他帶路參觀他在研究過程中探索的一些地方,當然也包括梵蒂岡。製作設計安德魯洛斯表示:「無論何種環境,古代或現代,我們都想創造一種你完全能想像自己走入那些空間的感覺,不會立刻感到有奇怪或不對勁之處。」
麥克哈夫斯強認為,打造這部電影具體空間的關鍵在於,營造一種異常事件的氣氛,不過是在幾近真實的環境中進行,他說明地表示:「我們利用實物佈置場景,再基於真實設計其他層面。」攝影指導班戴維斯表示:「這部電影的外貌在製作的過程中不斷發展,我們都很崇尚1970年代的電影製作方式,導演也想要這部電影具有那種寫實又自然主義的風格,我們得確保影像感忠於真實。」
在周詳的研究和製作準備之後,製作團隊在羅馬展開10天的拍攝作業,在觀光季顛峰的繁忙街道和地標場所取景,地點包括共和廣場(Piazza della Republicca)、庇護六世廣場(Piazza Pio XI)、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聖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眺望台伯河(Tiber River),以及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上,這裡連接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是片中柯瓦克初抵梵蒂岡市之處。
麥克哈夫斯強表示:「我們在羅馬拍攝多數較大規模的外景,這是一座具有電影感的城市,其外貌和風味在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很難找到。之後我們去布達佩斯拍攝某些戲劇性場面,以及片中較小規模的『羅馬』場景,在一些教堂和鵝卵石路取景,拍出來的效果很好。」地點經理馬可賈卡隆(Marco Giacalone)補充道:「我們在布達佩斯能夠找到跟羅馬十分相似的建築,還有一些廣大遼闊的建築物,在那裡也能打造出大規模的場景。」
在布達佩斯,安德魯洛斯的製作設計團隊建造出代表故事通篇主要場所的內景,包括梵蒂岡庭院,是在空曠的包頭(Bav)拍賣場拍攝。盧卡斯神父帶麥可來到的荒廢公寓庭院,是在道姆亞尼奇街(Damjanich)拍攝。一處醫院場景,是在布達佩斯歷史悠久的盧多維卡(Ludovica)大樓中搭建,這裡之前是軍事學院,最近則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所在地。羅馬著名的聖多史塔奇歐咖啡館(Caffe Santo Staccio),是在聖史蒂芬大教堂廣場(St. Stephen’s Basilica Square)的一間咖啡廳重建。以及稱為窄街(The Narrow Street)的獨特鵝卵石路,當作一場在雨中狂奔的奇特場面。
對於製作團隊而言,或許最重大的設計挑戰是捕捉到麥可第一次參加札維神父驅魔演講時所感受到的梵蒂岡場面。馬可賈卡隆透露地表示:「可想而知,天主教堂對於拍攝梵蒂岡場景非常敏感。」因此,安德魯洛斯的團隊在布達佩斯的人種誌博物館(Ethnographic Museum)內部建造出梵蒂岡主教學院(Pontifical Academy)的較古老區域及札維神父的辦公室。安德魯洛斯說明地表示:「我們的構想是,博物館的傳統建築十分接近許多人對於主教學院的預期。」
至於明亮俐落的當代演講聽則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甚至令麥可柯瓦克看得入神。這裡的中庭和會堂場景是在攝影棚內搭建,位於布達佩斯附近的艾斯卓(Astra)電影製片廠中。安德魯洛斯表示:「梵蒂岡會堂的場景是麥可柯瓦克前所未見,他來到羅馬,對於這裡的景象抱持某種先入為主的預期,然而在他進入這個會堂之際,他看見一個超乎他想像的環境,這是他最初的驚奇時刻之一。我們的梵蒂岡學院場景非常先進又現代化,代表一種較為科學的宗教學院,使麥可頓時有點驚訝,因為他預期這裡會是一個相當神秘又古色古香的殿堂。」
安德魯洛斯以重覆頁扇和簡單色彩的主題建造這座會堂。麥克哈夫斯強表示:「在我們的梵蒂岡學院中,有種感覺就是這裡的人毫不掩飾,他們的工作完全公開,這種特徵在艾麗絲柏嘉飾演的記者角色身上就能體現,他們對於一切驅魔過程開誠布公。」橢圓形會堂空間的特色包括現代化的排排座椅、精密的觸碰式螢幕及安德魯洛斯謂為這間房內的象徵性作品,那就是精心打造的天花板。安德魯洛斯表示:「我們想要在這個空間內打造出戲劇性的效果,裝潢必須獨具特色,所以我們在天花板的淡色調底部設計重疊的層次,最後添加美麗的雕刻、荷葉邊、貝殼形天花板樣式,在間隔處都有一些小裝飾,雖然要掛上那些東西可不容易,不過完成後的出色效果非常值得。」
麥可進入盧卡斯神父位於羅馬外圍的寓所時,眼前的光景也跳脫他的預期。這個主要場景分成兩個部份建造,一個是作為外部街景的古爾巴巴(Gul Baba),景象很接近羅馬的羅卡迪帕帕(Rocca di Papa);另一個是庭院、大樓、寓所和驅魔室,是在艾斯卓電影製片廠中搭建。在寓所中,麥可瞥見盧卡斯神父的另一面,包括在庭院中的機車、書架上的潛在性褻瀆書籍及房內簡單卻現代化的傢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