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在3D效果下看一部真正的恐怖片嗎?
這問題是在編寫《3D食人魚》劇本時,阿甲和他的編劇暨製片夥伴葛雷格拉法索提出的。阿甲說:「當在拍攝一部電影時,你所要表達及創造出的,是留在觀眾心中的一種情緒。你是試著創造出會轉化成自身經驗的東西,而不只是在大銀幕上看完就忘的故事,因為恐懼和懸念這些情緒本身就會讓你忘記自己正在看電影。」
阿甲相信3D效果可使《食人魚》在故事真實感和特效上都讓觀眾更感同身受,而他也很快地說服了電影公司採用最新的電影呈現方式。3D科技讓阿甲更能發揮他想帶給觀眾的恐懼感,不光是在食人魚大屠殺的場景上,而是將觀眾更真實的面對這部片中的殺人魔王。
阿甲笑著說:「小時候我去迪士尼樂園看《艦長》,而《食人魚》在當時就是最刺激的3D實境主題遊樂設施了。而籌備拍攝《食人魚》的感覺就像是在規劃一個主題樂園設施,或是畫出一張雲霄飛車的設計藍圖。以3D效果方面來說,我們的呈現方式可說和《阿凡達》恰好相反,每樣東西都是躍出電影銀幕,向你飛射過來的。這個故事本身就是這樣的設計。它就是一個學生春假狂歡時節,遭受史前食人魚怪攻擊的故事阿!故事本身就是這樣了,我們不需要刻意將些細節橋段合理化,覺得『噢,不行,這裡太離譜地花俏、太誇張了』,不是這樣的,我們就是要帶給觀眾一段非常超現實的體驗,而3D效果會讓整部電影更難忘。」
阿甲在面對設計片中史前食人魚的特別呈現效果上陷入兩難。導演阿甲在搜索深海魚的研究資料中,一直很難決定自己想要將食人魚種真實呈現,或是就片中這個殺人魔王的特性,另行創造出一種新的食人魚怪。
如果他選擇了後者,「我們將是捨棄了原本大家心目中都熟悉的食人魚形象。」阿甲表示。「電影生物設計師納維佩吉阿甲回想起當初自我介紹時說,我有兩種熱愛的事物:史前時代和魚。還有什麼比這更能推薦自己的呢!」阿甲説,「所以我們就開始一起嘗試不同的生物設計、不同的呈現方式,在要開始拍攝之前,我們也不斷地測試這個最後版本的食人魚,真實食人魚和變種食人魚怪的合體,是否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再一次找來曾合作過的尼可泰羅、博格、和他們的KNB EFX實境特效團隊時,導演阿甲也找到了視覺特效師溫特沃夫,一起合作將在電腦上設計的食人魚模本,轉化成會游會攻擊人的活生生食人魚。
《3D食人魚》中,有超過250場特效鏡頭必須拍攝,溫特沃夫形容,「這是個非常大的工程。單就劇本,將一些必要的大場景拉出來看:電影開場不久後,透過兩名潛水者,就會看到上千隻電腦合成的食人魚將他們片片蠶食,後面還有狂歡春假大屠殺的重頭戲碼。」
溫特沃夫說,「拍攝現場真的有幾百人在水中,不停地用力掙扎、嚇壞地尖叫。一直有不同的狀況在水上發生,人們不斷地從船上跳進水裡,我們必須要將這些人一個一個隔離,分別在他們周圍置入一群食人魚。唯一的拍攝作法是一次一次、各別地將一名特技演員放入水中動作,再將真的食人魚放到他們四周,食人魚才會去攻擊這些特技演員,當然有時它們也會迴避人。這是個很長的拍攝過程,有很多複雜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