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死角
[有雷影評]
▲《壞教育》海報(圖/甲上娛樂)
《壞教育》的題材對我來說頗新鮮,一般想到教育,電影大多呈現的是體制殺人,師長或父母的期待強加在小孩身上,愛的形狀因而扭曲變形,引發一些令人惋惜的憾事。但本片卻是將教育與貪腐扣在一起,敘述這樁美國教育史上最嚴重的弊案,當教育成了謀取利益的工具,我們必須得捫心自問:是哪個環節出了錯?教育不僅是學校和學生間的關係,還有家長、社會、政府的共同支持,才能撐起這個龐大的體制,所以當醜聞被爆出的時候,我們能夠只指著一個人的鼻子罵嗎?會不會整個社會亦是一個共犯體系?導演柯瑞芬利(Cory Finley)也坦言:「美國的教育制度非常複雜,它深深影響著經濟與階級,教育體系牽動整個社區發展。」
故事講述羅斯林高中的學區負責人法蘭克塔松(Hugh Jackman飾演)他的優雅迷人與認真辦學,不僅讓他備受尊崇,也讓學區的房價水漲船高。但在校刊記者瑞秋撰寫學校建案報導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學校行政人員長期挪用公款,這起驚人的弊案因而浮上檯面。
▲《壞教育》劇照(圖/甲上娛樂)
我很欣賞Hugh Jackman在戲中的演出,也許大家習慣他在《金鋼狼》中那樣陽剛勇猛的形象,但是褪下盔甲、換上西裝,再梳個油頭,雖然讓他略顯老態,但是那些細紋反而讓他多了幾分歷經滄桑的韻味,用來刻畫在教育界投身數十年的法蘭克塔松非常合適。他那種自信不凡的態度讓學校董事會甘心聽命於他、社區內豪門名媛都想貼他,就是因為他如此完美,當大家發現是他偷走了納稅人的錢,更投以加倍的憤怒,可是大家憤怒的點究竟應該是塔松偷走公款(當然這絕對是個錯誤)、還是自己長期的甘心臣服才讓他有機可乘?就像亂帶風向的人固然有錯,但盲目跟風的人是否也是共犯之一呢?
▲《壞教育》劇照(圖/甲上娛樂)
《壞教育》內有許多精彩的對比和業障因果,在學區副總監潘姆盜竊公款的事情率先曝光之後,塔松一方面想要幫助好友盡快將醜聞平息,因為怕火燒到自己身上,一方面卻無情的斬斷聯繫,放好友自生自滅,但最後是潘姆提供了關鍵證據,讓塔松更加罪證確鑿。如同無心插柳的小記者瑞秋,一開始只想草率交差,結果受到塔松的一番激勵,才抖出這樁天大的弊案,年紀、權力間的差距在塔松與瑞秋間如此懸殊,可是世上沒有什麼絕對、小蝦米也能鬥倒大鯨魚。
▲《壞教育》劇照(圖/甲上娛樂)
塔松在戲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雙面人,於公,他在人前醉心教育,背地裡卻用公款吃香喝辣;於私,他是一個遲遲走不出喪妻之痛的好男人,事實上卻擁有不只一個同志伴侶。可是正是由於這些多重的刻畫,讓塔松這個人變得有血有肉,如同現實中的人們,充滿了各種矛盾,所有的事情無法純以二分法區別,你不能說塔松是個完全的斂財機器,因為他的確也熱愛且投身於教育,這些公款是他給認真並有所成就的自己的獎賞;
而你疑問他又為何不出櫃?其實我覺得塔松的私生活只是為了加深他做的這些事情有多不能浮上檯面,在異性戀仍為主流的當代,他的貪腐和他的性向一樣,都不能輕易被揭穿,而他必須做很多很多努力,去維持表面的風光亮麗,這也是為什麼我並不覺得塔松是個可惡至極的人,每個人都會有私慾和自己的難處,只是剛好他選了一條會觸法的路。
▲《壞教育》劇照(圖/甲上娛樂)
總結來說,《壞教育》用單一事件來講述美國的教育體制問題,雖然裡面的情節轉折並不是太流暢,不過接近尾聲時塔松的一席話仍發人深省:教育到底是誰的責任?大多時候我們是不是都在等著當那個坐收其利的人?是以為只要砸錢就能讓小孩變天才的家長、還是那些等待房價走高的投機者?教育從來不只是少數人或少數機構的責任,當我們自願讓出手中的權力又不謹慎監督,等出了事再來千夫所指他人,這才是人性最荒誕的謬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