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72屆)坎城影展將於5月14日到25日展開。紀念今年過世的重要法國導演安妮華達(享年90歲),上個月公布的主視覺海報,就以她28歲時所執導的處女作《短角情事》的現場工作照所設計。
四位女導演作品進入主競賽單元
坎城影展向來被詬病主競賽單元女導演作品比例偏低,過去71年以來,僅有82部女導演作品入選主競賽單元;去年影展期間,評審團主席凱特布蘭琪更與含安妮華達在內的另外81位女性電影工作者齊上紅毯發表宣言,爭取與男性電影工作者同工同酬。而今年坎城,則少見的有四位女導演作品獲選進入主競賽單元。分別是奧地利導演潔西卡豪森(Jessica Hausner)的科幻電影《Little Joe》、定居巴黎的非裔導演瑪蒂迪歐普(Mati Diop)的長片首作《Atlantique》、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Céline Sciamma)的《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以及同為法國導演潔絲汀楚特(Justine Triet)的《寂寞心理師》Sibyl。
潔西卡豪森的前三部作品皆於坎城官方的「一種注目」單元首映,新作《Little Joe》終於前進主競賽單元。請來艾蜜莉碧崔(Emily Beecham)與班維蕭飾演兩位植物學家,他們培育出的植物會改變人的性格,而這也是這位奧地利導演的首部英語發音作品。
而瑪蒂迪歐普獲選進入主競賽的作品《Atlantique》是她的長片處女作。故事聚焦在一個生活在塞內加爾達卡的平凡女性,在大家都認為她失蹤的情人應該是搭上偷渡去歐洲的船隻,並死於惡海之際,卻突然返鄉。馬蒂迪歐普也是第一位入選主競賽的黑人女導演。
已執導過《愛上壞女孩》Water Lilies、《裝扮遊戲》Tomboy、《少女最搖擺》Girlhood三部備受好評的作品的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終於以新作《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進入主競賽單元。過往作品多聚焦在青少年男女的狀態,新片則是描述一位不情願的準新娘,成婚之前卻愛上幫她做畫的畫家。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潔絲汀楚特也是首度晉升主競賽單元的法國女導演。首作《維多莉亞沒有祕密》Victoria曾於2016年獲選為「影評人週」開幕片。新片《寂寞心理師》一改愛情喜劇調調,轉向心理驚悚發展,聚焦在一名曾經是小說家的心理分析師。
影壇新秀來勢洶洶
除了以上四位女導演之外,其他也是首度進入主競賽單元的還有法國新導演拉吉里(Ladj Ly)、羅馬尼亞導演柯內流波蘭波宇(Corneliu Porumboiu)及美國導演艾拉薩克斯(Ira Sachs)以及中國導演刁亦男。
法國導演拉吉里則是本屆坎城「唯二」也是以首部劇情片進入主競賽單元的新導演之一。新作《Les Misérables》則是自己2017年於國際獲獎無數的同名短片延伸,故事取材自2005年兩名青少年疑似躲避警察追捕而意外遭電死後,法國各地展開持續近半個月的「巴黎暴動」事件。
曾以首作《1208全民開講》12:08 East of Bucharest)在坎城拿下金攝影機獎,之後又以《警察,形容詞》Police, Adjective、《羅馬尼亞尋寶記》The Treasure在「一種注目」單元拿獎的羅馬尼亞導演柯內流波蘭波宇,影迷應該不陌生。此次終於以《The Whistlers》獲選主競賽單元。故事描述一名警察,為了協助罪犯還錢給黑道,而必須學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與無形遺產的戈梅拉島口哨語。
作品多著墨於同志或同性情誼的美國導演艾拉薩克斯,已有多部好評作品如《為你流的淚》Keep the Lights On、《愛,不散》Love Is Stange、《有你的布魯克林》Little Men。新作《Frankie》終於進入坎城,描繪三個屬於不同世代的主角,同時在葡萄牙度假,發生在一日以內的事情。其中更請來伊莎貝雨蓓擔綱演出。
而曾以《白日焰火》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以及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中國導演刁亦男,這次則以《南方車站的聚會》The Wild Goose Lake重返坎城並終於進入主競賽單元。電影由胡歌、桂綸鎂主演,描寫一名遭誣陷的通緝犯,逃亡過程中自我救贖的故事。
其他入圍影片,還有三年前以《水瓶女人心》Aquarius首次進入主競賽單元的巴西導演克雷伯曼東沙費侯(Kleber Mendonça Filho),這次與另一位導演胡立歐多內列斯(Julio Dorneles)共同執導的新作《Bacurau》。故事描寫一位導演,為了紀錄片拍攝深入一個位於巴西的小村莊,卻發現了村民危險的秘密。這也是本屆唯一的拉丁美洲代表。
Bacurau
而同為二度進入坎城主競賽單元的,還有巴勒斯坦導演艾利亞蘇立曼(Elia Suleiman)及南韓導演奉俊昊。
蘇立曼新作《It Must Be Heaven》雖然法國與加拿大出資拍攝,但還是關於巴勒斯坦的故事。主角離開巴勒斯坦去到各地,卻發現任何地方看起來都像是自己的家鄉。蘇立曼上次入選主競賽的作品是十年前的《韶光在此停駐》The Time That Remains。
南韓導演奉俊昊前部主競賽影片《玉子》,則是在七十屆坎城影展造成風波的兩部網飛(NETFLIX)製作影片之一。而在睽違六年之後,奉俊昊終於重回南韓,推出批評韓國嚴重貧富差距的黑色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並與班底宋康昊合作。
曾以《親愛媽咪》拿下評審團獎、及《不過就是世界末日》拿下評審團大獎的魁北克導演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新作《Matthias and Maxime》聚焦在一群二十幾歲年輕人的生活。這也是這位當年的坎城金童在完成首部英語大製作《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John F. Donovan之後,回歸小成本且參與演出作品。
坎城常客與大師
其他主競賽單元常客,還有法國導演阿諾戴普勒尚(Arnaud Desplechin)。前年才以《當舊愛回來過》Ismael's Ghosts擔任開幕片(競賽外單元);今年則以警探與畢業生試圖聯手破解殘忍命案的犯罪類型電影《Oh Mercy!》回歸。這也是他第六次角逐金棕櫚獎。而資深義大利大導演馬可貝洛奇歐(Marco Bellocchio)則是以黑手黨托瑪索布斯凱塔的自傳電影《The Traitor》七度問鼎金棕櫚。
曾以《我的母親》獲頒最佳導演、《玩美女人》得到最佳劇本的西班牙大師佩卓阿莫多瓦,除了2004年位於競賽外單元、被選為開幕片的《壞教慾》之外,新作《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描寫一位導演在關鍵時刻回顧自己人生的故事。這已是阿莫多瓦第六次獲邀進入主競賽單元,還請來老班底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及潘妮洛普克魯茲共同演出。
而三十五年前曾以首作《天堂陌影》奪得金攝影機獎、2005年則以《愛情,不用尋找》拿下評審團大獎的美國獨立製片大導吉姆賈木許。帶來全新喪屍喜劇《The Dead Don't Die》。不但再度請來實力派演員亞當崔佛,更有冷面笑將比爾墨瑞及性格女神蒂達史雲頓等巨星齊聚。《The Dead Don't Die》不但八度獲邀進入主競賽單元,更擔任今年影展開幕片。
The Dead Don't Die
美國導演泰倫斯馬立克,2011年就以《永生樹》奪得金棕櫚大獎。而這次是他的第三次入圍競賽。新片《A Hidden Life》是描述二戰期間,拒絕效忠納粹的奧地利烈士的自傳電影。片長長達180分鐘令影迷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來自比利時、作品一貫充滿人文關懷的比利時導演達頓兄弟,自從1999年以《美麗羅賽塔》Rosetta獲頒金棕櫚大獎後,之後每部作品皆於坎城主競賽單元首映;2005年以《孩子》The Child得到第二座金棕櫚。新片《Young Ahmed》是他們的八度入圍主競賽作品,描寫一個用極端主義曲解可蘭經的青少年,意圖謀殺老師。聽起來反而不像達頓兄弟善於詮釋的題目,不禁令人好奇影片成果。
另一位同為坎城常勝軍,是向來關注藍領階級、批判力道猛烈的英國大師肯洛區。過去也曾以《吹動大麥的風》及《我是布萊克》抱回兩座金棕櫚。《Sorry We Missed You》是他第十四部在主競賽單元首映的作品。新作依舊關心底層人物,但砲火聚焦在英國政壇近年崛起的右翼勢力。已是82歲高齡的肯洛區,卻仍有作品產出無不令影迷引頸期待。
台灣雖無影片進入主競賽單元,卻有趙德胤執導,吳可熙、夏于喬、宋芸樺主演的新作《灼人秘密》入選官方的「一種注目」競賽單元。
今年將由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擔任評審團主席;截至4月22日,已公佈上述19部競賽單元影片;而藝術總監Thierry Frémaux暗示,昆汀塔倫提諾的新作若拍攝完成,也有可能在最後一刻加入競賽行列。
第72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名單
《The Dead Don't Die》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 / 英國、瑞典
《Atlantique》瑪蒂迪歐普Mati Diop / 法國、塞內加爾、比利時
《Bacarau》克雷伯曼東沙費侯Kleber Mendonça Filho、胡立歐多內列斯Juliano Dornelles) / 巴西
《Frankie》艾拉薩克斯Ira Sachs / 美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
《A Hidden Life》泰倫斯馬立克Terrence Malick / 德國、英國
《It Must Be Heaven》艾利亞蘇立曼Elia Suleiman / 法國、德國、加拿大、土耳其
《Les Misérables》拉吉里Ladj Ly / 法國
《Little Joe》潔西卡豪森Jessica Hausner/ 奧地利、德國、英國
《Matthias & Maxime》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 / 加拿大
《Oh Mercy!》阿諾戴普勒尚Arnaud Desplechin / 法國
《Pain and Glory》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 / 西班牙
《Parasite》奉俊昊Bong Joon Ho / 南韓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瑟琳席安瑪Céline Sciamma / 法國
《Sibyl》潔絲汀楚特Justine Triet / 法國、比利時
《Sorry We Missed You》肯洛區Ken Loach / 英國、法國、比利時
《The Traitor》馬可貝洛奇歐Marco Bellocchio / 義大利
《The Whistlers》柯內流波蘭波宇Corneliu Porumboiu / 羅馬尼亞、法國、德國
《The Wild Goose Lake》刁亦男Diao Yinan / 中國
《Young Ahmed》尚皮耶達頓Jean-Pierre Dardenne、盧克達頓Luc Dardenne / 比利時、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