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他改編父親的小說,完成第一部電影《夜的第三章》(The Third Part of the Night),描述二戰期間在波蘭的納粹佔領區,一個年輕人因參加革命而遭追捕,最後淪為研究實驗品的悲劇,當年獲得高度評價,也奪下波蘭電影獎最佳處女作獎,但因內容過於陰暗而遭政府禁演。一年後,他再以《魔鬼》(The Devil)挑戰禁忌,片中以強暴、雞姦、殺戮等情節呈現心靈的黑暗主題,片尾更以「人類也有靈魂」逼問靈魂的極限,如詩般的韻律、視覺震撼的暴力和誇張變形的肢體表演,奠基左拉斯基的風格記印,但因影射當時波蘭大學生的改革抗議,再遭禁演,他因此離開波蘭前往法國,拍攝《愛是最重要的事》,發掘出她的首位謬思羅美雪妮黛,影片大獲成功也成名於國際影壇。
《銀色星球》劇照
與《2001太空漫遊》一同選為科幻美學最高評價的《銀色星球》(On the Silver Globe),是左拉斯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在1976年重回波蘭,改編自叔父、也是科幻文學大師傑西左拉斯基的知名小說《月球三部曲》,但在影片接近完成之際,因片中隱喻對共產社會與烏托邦世界的批判,再一次遭到政府禁止拍攝,永久封存原著劇本,並焚毀服裝佈景。直到1987年波蘭民主開放,左拉斯基意外發現4/5的《銀色星球》底片,遂重新拍攝補齊佚失的1/5,隔年推出後,就被譽為左拉斯基藝術成就的頂峰之作,是「一部拍給另一個世界看的電影」。
「他從不依照任何既定規則遣詞造句,而是直接拍出存在腦海裡的意象」,從第一部電影《夜的第三章》到遺作《黑色宇宙》,安德烈左拉斯基從影45年執導13部影片,產量雖然不多,每部作品都散發電影作為藝術的奇幻靈光,高雄電影節特別選映紀錄片《著魔:牆之外》(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The Making of Possession),由他的好友波蘭電影學者丹尼爾博德(Daniel Bird)執導,紀錄《著魔》的幕後製作過程,從左拉斯基飽滿微笑卻結痂的嘴唇,探索一代大師古怪巧妙、荒誕又幽默的電影美學。
《走進希望無限的森林》劇照
我要活下去的女性獨立電影:《走進希望無限的森林》
以《夜幕低垂》、《去聽美人魚唱歌》等女同志電影成名影壇的導演帕特麗夏羅茲瑪,新作《走進希望無限的森林》(Into the Forest)改編珍海格蘭的同名小說,「雙性戀女神」伊雯瑞秋伍德和「幻影貓」艾倫佩姬在片中飾演姊妹,在傳染病蔓延的末日邊境,她們必須在入侵者環伺、孤獨飢餓的環境中想辦法活下去。首度擔任製片的艾倫表示,拍攝以女性為主角的科幻末日片,要找到願意投資的金主很難,全片圍繞在她和伊雯求生的命運上,探索女性情感的親密議題,和一般的英雄主義很不一樣。
面對工業污染的異色成長童話:《失心魔島:孤子》
以〈獨角獸之血〉、〈死亡森林鳥男孩〉多部動畫短片嶄露頭角的西班牙新銳阿爾貝托瓦茲奎茲,與佩德羅芮維羅合作的首部動畫長片《失心魔島:孤子》(Psiconautas, the Forgotten Children),在今年安錫影展大獲好評。故事描述鳥男孩和老鼠女孩丁琪,決定逃離受工業污染而滿目瘡痍的小島,但兩人都有青春期難解的問題,這趟危險之旅也標示著他們的青春成長。《失心魔島:孤子》透過粉彩稚趣的主角造型,在槁木死灰的蒼茫大地之間,呈現出高反差的末世荒涼感,是一則有著強烈生態意識的異色成長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