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服裝設計
◆1963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3年莫斯科電影節大獎
◆1963年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基多(Guido Anselmi)是著名的電影導演,此時正在籌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電影,為了拍片他來到溫泉療養院,卻遇到了創作的瓶頸,超現實的焦慮開始在他心中產生。情人卡拉,然後路易斯、他的妻子、女演員克勞迪蒂亞、神話象徵純潔的感覺,而會談的製片人、工程師、與水療中心的常客,他們是真正的或虛幻的?他們的出現增加了基多腦中的混亂。基多應該繼續他的電影拍攝,或是開始著手逃離這一切?
1963年的《八又二分之一》,無疑是費里尼電影天份的一次集中展示,尤其當你知道這部電影是費里尼在完全沒有看過毛片的情況下拍出來的之後,會感到更加訝異。當時整個義大利的沖印廠正在罷工,並且時間長達四個月,製片人里佐利命令停拍,行政製片人法卡西拒絕跟片,費里尼用盡渾身解數才拍完這部電影。不過不看毛片對他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八又二分之一》以一個靈感枯竭的導演基多(馬斯楚安尼飾)為主角,描述他在籌拍他的第九部電影時的經歷,回憶、幻想、夢境以及現實穿插,讓人眼花撩亂的同時,又不得不佩服費里尼天才的想像力和洞察力。在這部電影中,費里尼對夢的表現可以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媲美,片中的十一個夢成了電影學院研究的範本。開頭從緊閉的車中爬出,飛向天空,後來又有根繩子把他扯了下來,以及他被一大群女人圍著給洗澡的鏡頭,都可以稱為神來之筆。
《八又二分之一》為其後的心理片確立了一個經典模式。而該片在攝影及剪接上的創意也不可忽視,費里尼對於鏡頭運動的把握十足爐火純青,在療養院段落開場鏡頭中,攝影機如行雲流水般地穿行搖移於空間之中,將療養院複雜的人物交待得有條不紊。基多在服務台和羅馬的妻子通完電話後的鏡頭處理方式,二十年後好萊塢才學會。而本片如同時空穿梭的剪接,也被命名為意識流風格。
費里尼如此解釋了他所偏愛的夢︰「夢也是表達我們疾病的一個方式,雖然它跟疾病一樣,都在尋找健康,一部電影對我來說,十分接近一個友善卻並不令人期待的夢。朦朦朧朧同時又急著暴露身份,有人解釋時它羞慚不已,保持神秘的時候則令人嚮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