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東漢末年著名將領,生不詳,卒于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20年)。據正史〈三國志〉記載,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與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周瑜稱之為「熊虎之將」。關羽一生戰功顯赫,為劉備霸業立下汗馬功勞,「刮骨療傷」的史實更是流傳千古。但關羽為人「剛而自矜」,最終兵敗身亡,〈三國志〉評其「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三國演義〉中寫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已成後人刻畫關羽不可逾越的經典範本。但〈三國志〉中只提及「羽美鬚髯」,而無其他描寫。經典的關羽形象,更多是後人根據野史、演義而發揮創作。關羽死後,被民間和統治者有意神化,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歷史上的關羽與曹操確實是不打不相識。〈三國志〉記載,建安五年,曹操東征袁紹,當時劉備三人投奔袁紹,然而關羽卻被曹軍擒獲。虎將難得,於是關羽被曹操「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不過,歷史上身在曹營時的關羽並沒有與曹操屯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禮待二嫂;得知劉備下落便當辭去),也根本沒有兩位元皇嫂需要保護。倒是曹操深知其為人,遣與關羽私交甚好的大將張遼去詢問關羽去留意向,只見關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而關羽也未讓曹操失望,在白馬一役中,力克袁紹大將顏良,「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因此得曹操推薦,被封漢壽亭侯。不過曹操知關羽已報其恩,「知其必去,重加賞賜」,而關羽則「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回袁紹軍中找劉備去了。曹操手下「欲追之」,曹操卻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所以事實上,歷史上並無「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發生,包括後來為突顯關羽重義的「華容道義釋曹操」,雖膾炙人口,但僅是後人演義而已。在歷史上,關羽不但沒有放過曹操,還曾在劉備與曹操會獵時勸他殺掉曹操,只是被劉備嚴辭拒絕。劉備立漢中王后,官拜大將軍的關羽大破曹軍,甚至逼得曹操要從許昌遷都。關羽之死與曹操有莫大關係,如不是曹操遣徐晃領軍大敗關羽,關羽也可能不會落入孫權之手,最終身首異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