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達人‧史戴芬克努佛
有時候,史戴芬克努佛(Stefan Knupfer)會被琴絃斷裂的噩夢嚇醒!這位在德國漢堡出生、15歲起就進入史坦威鋼琴當學徒的大男孩,目前是奧地利史坦威鋼琴的首席技師,專門負責替知名的鋼琴大師調音。
當郎朗、布蘭德爾以及艾馬爾這類的鋼琴大師要開演奏會,每個音色都得到達完美,或者更進一步說:必須要有自己的個性。不論個性爽朗或害羞、性格和善或難以親近,每位鋼琴家的要求都是:精準而明確!史戴芬克努佛得試圖在各種情況下滿足每個人,即便客戶都是世界樂壇的超級巨星,只見他依然不卑不亢、並維持著一貫的幽默。
史戴芬克努佛對樂器充滿熱愛,並對這份工作一直樂在其中。當為一架鋼琴調音,他會拿起榔頭,不辭辛勞地透過每根琴弦,尋找其中最完美的音色。「那些以儀器測量的人,靠的是眼睛,而不是耳朵。」史戴芬克努佛偏好用耳朵來工作。在他調完音後,即使是一粒灰塵都不許被移動,因為「萬物都會影響音色」。電影《我為琴狂》跟著史戴芬克努佛的奇特工作,也揭露了藝術家們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法國鋼琴家‧艾馬爾
有「現代曲目王者」之稱的鋼琴大師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能從琴鍵裡擠出其他鋼琴家無法想像的聲音。只有當音樂達到了完美的境界,艾馬爾才會感到滿意。但為了追求這份完美,除了多次重錄,有時甚至連樂團的鋼琴都得整組撤換,這樣的用心良苦只有一個目標:完美的樂曲。
艾馬爾12歲進入法國里昂的音樂學校就讀,後轉至德國科隆的音樂學院,受教於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大師梅湘(Olivier Messiaen)的妻子門下,16歲即獲得巴黎音樂學院的大獎,同年並勇奪國際梅湘音樂獎,自此聲名大噪。
艾馬爾最為人知之處,在於他將現代音樂普及於大眾的同時,又能維持室內樂與獨奏家的個人特色,並且廣受好評。2009年起,艾馬爾獲聘英國艾爾德堡音樂節(Aldeburgh Festival)的藝術總監。在電影《我為琴狂》裡,艾馬爾與史戴芬克努佛之間的合作,是貫穿全片的劇情主軸。兩人為錄製巴哈〈賦格的藝術〉專輯的努力,充滿了極濃厚的戲劇張力。
鋼琴大師‧布蘭德爾
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在2008年12月即完成他最後一場的公開演出。但即便近年鮮少公開露面,也無損於他做為當代最偉大鋼琴家的資格。不同於許多年輕的鋼琴家,布蘭德爾以忠實詮釋樂曲著稱,他認為藝術家該為作品服務,而非作品來服務音樂家。高水準的演出,對他來說,比個人名聲更來得重要。
與許多鋼琴家相反,布蘭德爾從沒想過要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既非出身音樂世家,也沒有立志成為音樂神童的夢想。布蘭德爾於1931年出生於威森堡(現屬捷克),六歲開始接觸鋼琴,受教於瑞士知名鋼琴家艾德溫費雪(Edwin Fischer)等諸多大師名下,靠著勤學逐步發展出個人風格。
布蘭德爾是第一位錄製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的鋼琴家,並且維持一貫對音樂的熱情直到退休。他同時也是少數錄完莫札特全部協奏曲的音樂家之一,生涯獲獎無數。1971年起布蘭德爾與妻子定居倫敦。電影《我為琴狂》收錄了布蘭德爾2007年於奧地利葛拉芬格音樂節(Grafenegg Music Festival)上,演奏海頓、莫札特與舒伯特等作品的精彩演出。
華裔音樂家‧郎朗
「希望椅子夠堅固!」每當郎朗(Lang Lang)出現演奏台時,他總是要求最穩固的椅凳,因為這位華裔音樂家,向來以狂野又充滿情緒張力的演出聞名。郎朗的魅力已足以與流行巨星比擬,數百萬人爭相目睹他的演奏,甚至連脫口秀主持人也力邀他上節目專訪,無遠弗屆的媒體關注,已超過了一名古典音樂家該有的待遇。據說在中國,「郎朗旋風」令音樂躍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將近有兩千萬人先後投入了鋼琴的訓練。
郎朗的音樂啟蒙,據說來自兩歲時在電視上看到卡通「湯姆與傑瑞」Tom and Jerry,而其中主角傑瑞貓演奏的一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則使他對鋼琴樂曲產生了濃烈興趣。
此後,郎朗的音樂生涯就如噴射機般起飛。他於三歲時接受了正規的鋼琴訓練,五歲即奪下瀋陽市的鋼琴演奏冠軍。九歲時,郎朗進入北京音樂學院就讀,兩年後更勇奪德國青少年鋼琴演奏比賽冠軍。他是第一位與柏林、維也納等全球一流樂團長期合作的中國鋼琴家,並被美國時人雜誌選為「20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被譽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年輕音樂家。在電影《我為琴狂》中,即收錄了郎朗2006年於維也納音樂廳的演奏。
關於導演:勞勃西畢斯
勞勃西畢斯(Robert Cibis)出身音樂世家,他的哥哥保羅西畢斯(Paul Cibis)本身就是名鋼琴家。透過哥哥,勞勃得以接觸了鋼琴的世界。勞勃一直對於觀察專業的鋼琴家很有興趣,但直到當了導演,他才算真正了解鋼琴家對藝術付出的努力。他跟片中男主角史戴芬克努佛其實認識已久,全因他曾幫他哥哥保羅的鋼琴調過音;由於當時保羅對原本的調音師不滿意,因此史坦威鋼琴就派了史戴芬克努佛來,才為這部電影起了日後拍攝的緣由。
勞勃西畢斯現是知名的電影與紀錄片的導演兼製作人,他畢業於羅馬的電影學校,隨後進入法國最知名的電影學院La Femis修習電影製作課程,畢業之初先進入電視台工作,後展開個人紀錄片拍攝生涯。2007年曾以電影《極其健康》Disgustingly Healthy勇奪斯洛伐克獨立電影節(Ekotopfilm)首獎,之後則投入電影《我為琴狂》的籌備與攝製工作。
關於導演:莉莉安法蘭克
莉莉安法蘭克(Lilian Franck)雖然跟音樂沒有直接的關聯,但一見到調音師史戴芬克努佛,卻馬上讓她打從心底發笑。就是這樣的偶然間,她起了個把史戴芬克努佛當主角拍攝的念頭。而之後她才了解,他對追求完美的獨到與堅持。
莉莉安法蘭克畢業於德國電影學院的紀錄片導演系,之後前往法國深造,畢業後為德法兩國電視台拍攝過多部紀錄片,並因此結識好友兼同事勞勃西畢斯(Robert Cibis),展開長達十年的合作生涯。莉莉安法蘭克是最早提出拍攝電影《我為琴狂》構想的人,她相信有趣的人物背後,必定隱藏著有趣的故事,而果然史戴芬克努佛的幽默感,每每總令她捧腹不已。莉莉安法蘭克認為《我為琴狂》提供了一扇望向音樂世界的窗口,巧妙的是,即使對沒接觸過古典音樂的觀眾來說,它也一樣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