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導演兼編劇羅啟銳表示,電影訴說的是,「歲月也許偷走了我們很多東西,如愛情、親情、友情,還有我們的爸爸媽媽,但歲月也留給我們一些東西,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回憶裡。」
羅啟銳有寫日記的習慣,他指出故事放在抽屜裡已經幾十年,片中的情節在他小時候發生。他表示,電影是向60年代致敬,故事以他的個人經歷作藍本,描述深水埗一個普通家庭。電影的選角甚至角色設定,套用香港影評人石琪的用語,是「貫注了羅啟銳的童年回憶」。羅啟銳形容羅爸爸從前的樣子長得很像任達華,羅媽媽也跟吳君如一樣,是很有喜劇感的人。
石琪指出,這部純港產片從兒童角度,回顧60年代香港貧困歲月的親情、愛情和街坊情,在這段貧困歲月,這「一家人」面對不少生活挑戰,但仍咬緊牙關捱過去。任達華飾演的父親,每天縫製新皮鞋,自己卻永遠踏著破履;吳君如飾演的母親樂觀豁達,凡事愛出頭,能頂半邊天。
六十年代的核心價值
「我近幾年特別有衝動想拍這個故事,見到好多80年代後的迷惘,社會負能量,我小時候很多困難也不會自怨,只會想辦法解決。」導演羅啟銳希望藉電影回顧60年代港人如何跨越和解決問題:「60年代的香港雖然窮,但大家都好打拼、有方向感,現在負能量太大了!唯有透過電影,將香港人以前的精神和舊景物永遠活下去,作為集體回憶。」
片中鞋匠爸爸(任達華飾)的一句「鞋字半邊難,也有半邊佳」就把60年代港人逆境自強的心態表露無遺。電影其中一幕講述颱風襲港,鞋店受到破壞,一家人拚命保護鞋店,重現1962年颱風溫蒂襲港的情况。當時天文台掛起10號風球,根據天文台紀錄,溫蒂颱風造成130人死亡、53人失蹤,以及7.2萬人無家可歸。
《歲月神偷》的鞋舖主場景設在上環永利街一間印刷廠旁邊,香港人一直靠著「打不死」精神才能走到今日,例如70年代有石油危機,80年代面對前途問題,97回歸前政治爭議不絕,回歸後又面對金融風暴及SARS來襲,但香港人從來沒有氣餒,憑著靈活多變、努力拚搏,一一跨過難關。
保留懷舊的市街文化
導演羅啟銳以「香港文化」貫穿影片,他想帶出人與人的關係,引發共鳴,並非為爭取外國市場而拍。為重現60年代的景象,電影在上環永利街取景,羅啟銳形容:「這裡是香港最後的60年代人文風景線,再也找不到了!」在永利街亦舖亦居幾十年的街坊說:「電影內孩子在街上跳飛機、捉迷藏,街坊擺椅凳出來一起飲酒吃飯…簡直和我小時候的記憶一模一樣!」
《歲月神偷》監製張婉婷說,當初如果找不到永利街供拍攝,劇組要到廣州或馬來西亞取景,如果一部講述香港歷史的電影,竟然要到外地取景,真是十分荒謬。2010年2月底,政府就拆除永利街公開諮詢,張婉婷促請政府保留整個舊區,即使舊樓結構有危險,也可做鞏固翻新工程。羅啟銳坦言:「希望政府盡快建設新事物,舊的建築就不要拆那麼多。」
近年政府清拆舊建築的行動,均惹來不少反抗,例如06、07年清拆天星碼頭、皇后碼頭,便有大批市民以行動反對。政府也開始對保護古蹟舊建築,市民對集體回憶的情懷和訴求,開始反思與尊重。
台北有《艋舺》,香港有《歲月神偷》
電影業是香港創意產業的旗艦,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角色是持續透過創意支援香港電影業。《歲月神偷》的成功,彰顯香港電影工作者的實力。一如台北市政府對《艋舺》電影的協力拍攝,共同成就行銷了一部具有當地色彩的成功電影。
《歲》監製張婉婷、導演羅啟銳表示,該片籌集資金面對重重難關,幸獲資深電影人岑建勳帶頭投資,然後再找到美亞電影和電影發展基金各出三分之一資金,共獲1200萬元才能開拍。張婉婷指拍攝時正值港產片低潮,感謝政府資助減輕壓力,希望港產片能自力更生。
即使得到「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約360萬元,資金還是很吃緊,導演羅啟銳出席《歲》預祝慶功會時,讚揚男女主角任達華、吳君如仗義片酬相當便宜,強調他們不是收「非常友情價」,而是收「親戚價」。吳君如笑說:「這次真是帶錢打工,連戲中的塑膠拖鞋都是自己準備的!」張婉婷承認為了避免超支,拍攝濃縮到最短,吳君如更透露,大家都盡心盡力節省開銷,如同那個時代的打拼精神,做人就是要相信,永不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