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是在非工作場合遞給我〈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本書,他是以朋友的身分推薦我讀這本書。他說,當我看這本書時感覺像在聽妳說話,妳一定會喜歡這本書。我看了的確也很喜歡這本小說,作者相當誠實、真實的寫出一些東西。後來當墨菲跟我說他想要買下小說版權並找我一同擔任編劇時,那一瞬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莎特說。
小說裡忠於自我的主題成為電影腳本的發展動力,雖然作者寫出充滿異國風情、環遊世界的文學作品,但這些只是故事的其中一部分。這本書之所以能引起很多的共鳴,是因為作者內心自我追尋的旅程,而這部分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實踐。「小說作者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是這故事吸引我的原因。因為你可以在某個角落遇到某個素未謀面的人,接觸到一個新的語言、食物、文化等。」製片狄德高德納說。
事實上,在外在和內心的旅程中找到平衡點是將小說改編成電影的關鍵。讓劇情得以持續發展下去是因為莉茲從紐約移動到義大利、印度、峇里島旅行,對於導演而言,要與觀眾溝通女主角是如何藉著獨自上路旅行來改變自己是很重要的。「一個人旅行是很寂寞的,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上路後的情節是讓小說活起來並帶給電影生命的關鍵。」高德納說。
當計畫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後,導演墨菲和他的編劇夥伴珍妮佛莎特、茱莉亞羅勃茲及製片高德納一同開會進行腦力激盪,每個人試著表達出書中最引起他們共鳴的部分。討論中,他們發現彼此很多想法都重複,甚至彼此產生關聯,而這些發想討論最後也成為電影改編腳本的基礎。
對於兩位編劇而言,原著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來源。在編寫過程中,墨菲和吉兒伯特不斷藉由電子郵件交換心得,當他們對於角色動機有所質疑時,他們發現作者給予很大的支持。例如當腳本寫到女主角到義大利那一段時,兩位編劇都認為,女主角與義大利友人們享用感恩節大餐將是解開整個故事的關鍵。但這頓飯對作者而言很重要嗎?作者回答他們說,在她一個人剛踏上旅途時,她並不是很確定她自己能否再感覺到快樂,但她很確定的是,她能為別人感到開心。「作者說,這個安排就像生命裡出現了火花,感恩節這樣的安排會大大的幫助我們,讓故事得以持續發展下去。」製片說。
早在第一次閱讀小說時,製片高德納心中的女主角第一人選就是茱莉亞羅勃茲。「雖然我從沒和她合作過,但我很欣賞她的才華。在莉茲這個角色中,她完整的發揮演技,詮釋出主角從脆弱到強悍、從三心二意到充滿自信的轉變。」高德納說。
「莉茲經歷很多情緒的轉變,如你預期的,因為故事橫跨了一整年,她從離婚、開始約會、旅行、認識陌生人、失去方向不知如何是好等等,能有機會詮釋一個複雜但迷人的角色實在很棒。」茱莉亞羅勃茲說。
「電影一開始女主角就試著要解決她混亂的生活,雖然她當時不知道為何要這麼做。」羅勃茲說。「莉茲一直到各地採訪旅遊,所以她很直覺得就打包行李上路去找答案。很顯然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她一樣這麼做,但那不是重點。看著她在電影中旅行很過癮,但這趟旅行是關於自我檢視追尋,要找出她到底要什麼樣的生活。」
羅勃茲說,這樣的自我檢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這讓莉茲的旅程格外特別。「莉茲的追尋之旅對很多人而言,是很有趣且具有鼓舞性的。我認為這不但有激發性同時也很值得敬佩。這是個很匆忙的世界,能停下腳步去找出什麼對你才是好的是一件很棒的事。」羅勃茲說。
飾演莉茲好友黛莉亞的費歐拉戴維斯說,她看到小說主角和茱莉亞羅勃茲之間有很大的共同點。「當我在讀原著小說時,我心想莉茲八成不知道她自己有多棒,她總是能在一踏進一個陌生的空間就跟別人交起朋友,而我也在茱莉亞羅勃茲身上感覺到一樣的東西,人們很容易被她的精神給吸引住。」戴維斯說。
茱莉亞羅勃茲後來有個機會和小說作者吉兒伯特在羅馬碰面。「導演在前製期就和作者打好關係,我認為跟著直覺去詮釋作者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作者是個很可愛、漂亮的人,她很會表達,也很有個人風格,但我不想只是模仿她。」羅勃茲說。
就像選茱莉亞羅勃茲當女主角一樣,製作團隊一心認為,既然要拍成電影版,那唯有到作者旅行過的景點實際取景才是唯一選擇。「我們盡可能到莉茲去過的地方拍攝,有些地方像是羅馬是很容易取景拍攝的點,但也有些地方是因為劇組夠幸運才能實際到現場拍,像是在書中非常重要的峇里島場景──賴爺的家。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前製籌備期,分別到三個國家三次,想辦法找到書中提到的那些地點。如果真的沒辦法在實景拍攝,我們就會拍下一堆照片然後試著搭景重建。這樣做是因為書實在太受歡迎和喜愛,對擔任導演的我而言,必須要把她去過的地方真實的呈現出來。」導演墨菲說。
在片中,飾演女主角在印度碰到的重要角色「德州理查」的理察傑金斯,解釋在異國實景拍攝的意義:「當我小時住在美國中西部小鎮時,電影是我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來源,我可以跟著電影到我到不了的地方。所以既然故事是在印度發生,你就不能到其他地方拍,因為印度的熱氣、氛圍、空氣和當地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不只是實景拍攝,劇組還根據小說發生的情節分別在紐約、義大利、印度、峇里島四地按照故事發生的順序拍攝,這樣的安排讓茱莉亞羅勃茲認為,大大增加了她表演的層次和深度。「我和小說主角一塊經歷了一樣的故事,那是相當獨特的表演經驗。」羅勃茲說。
「當我和導演和製片溝通時,很顯然的劇中每個異國場景都很特別,觀眾看完片後,會想和女主角一樣出發上路去旅行。所以劇組和出資的電影公司一致同意,分別安排在紐約、義大利、印度和峇里島拍片,就像莉茲在書中經歷的過程一樣。我自認未來在我的拍片生涯裡應該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經歷這樣的拍片行程,因為感覺我們像是拍了四部不同的電影!」監製史丹巫洛德斯基說。
劇組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要如何安排電影的拍攝檔期。除了要排出演員的檔期,還要把當地氣候、工作人員和交通因素通通考慮進去。片中有些異國場景在過去曾有不少劇組到當地取景,但也有些場景卻從來沒有像本片這樣大規模的片子在當地拍攝,像是印尼的峇里島。「當劇組在紐約開拍後,在世界不同角落也同時有其他製作團隊進駐的辦公室準備開張。這部電影從開拍起,每天24小時都在不同的辦公室進行籌備,範圍包括選角、美術製作、工程製作、服裝設計等等。」監製高德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