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安迪馬希提透露他一直以來都把「媽媽」這個角色想像成是「被放到腐爛的莫迪利亞尼畫作。」他對於文藝復興很熟悉,因此一開始便以「低眉」(Lowbrow)藝術風格,又稱流行超現實主義(Pop Surrealism)來設計「媽媽」的樣貌。這種風格由藝術家Chet Zar發揚光大,他以黑暗視覺藝術、化妝效果和電腦動畫著稱。導演提供的多幅繪畫和故事板啟發了攝影師安東尼奧利斯特雷、美術指導安娜塔西亞瑪薩洛,以及服裝設計路易斯塞凱拉,他們協力設計出每一個鏡頭的細節、色調和風格。
《母侵》於2011年秋天開拍時,潘伍德多倫多製片廠和位於多倫多及周邊地區的地點皆提供了製作團隊搭建布景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忠實重現劇本中描述的地點。搭建《母親》的場景比較複雜,因為大部分的驚悚片段都發生在一間看起來無害的郊區房子裡。即使是簡陋的森林小屋都以1950年代的建築為範本,和一般恐怖片裡常出現的陰森城堡或荒廢別墅很不一樣。這些布景不但要很有真實感,還要能提供空間讓觀眾投射內心最深層的恐懼。
馬希提兄妹稱讚美術指導瑪薩洛和她的團隊營造出他們想要的,也就是芭芭拉所說的「溫和但腐朽」的感覺。在這部電影中,瑪薩洛運用了泥土色調的顏色。棕色和黑色總是伴隨著「媽媽」,不管是她現身的發霉牆壁、她的穿著,或是她把兩個小女孩當成自己的孩子之後送給她們的禮物都是如此。在孩子們走出森林,來到外面的世界之後,色調開始變得豐富,加入了黃、藍和綠色。
她們在路克與安娜貝爾家中的臥室,以及瑞佛斯醫生機構裡的房間,都必須要能呈現出讓孩子覺得舒服安全的感覺,但色調又不能太過飽和,使整部片的設計變得突兀。在這些空間裡,瑪薩洛使用了混濁但較為明亮的顏色,而攝影指導利斯特雷最後都還會再把畫面的顏色調得更柔和。至於在其他的場景,一律使用泥土色調來營造出安迪穆切迪想要的情緒化與黑暗的氛圍,這也提醒了觀眾「媽媽」一直都無所不在。
戴托羅盛讚安迪馬希提很擅長在片中製造恐懼的氣氛,藉由運用「媽媽」出現的有限畫面和程度。戴托羅說:「看不見比看得見恐怖,或是用想像的也比實際親眼見到還要來得可怕。導演把『媽媽』現身的程度拿捏得恰恰好,讓你覺得看到了什麼,但又不會失去恐怖的刺激感。」導演馬希提說明了他和攝影指導利斯特雷運用的拍片技巧,他承認有一半是在拍片過程中才挖掘出來的:「一種製造恐懼的做法就是不讓觀眾看到他們想看的東西,並讓他們抽離個人觀點。這種稱為『懶惰攝影機』的手法會故意忘了角色的存在,能營造出緊張效果。」
安迪馬希提認為利斯特雷找到了對的鏡頭來呈現「媽媽」,強調出她那不成比例的扭曲身軀,並善用光線來為整部片的視覺效果和情緒心境增色。利斯特雷營造出來的氛圍黑暗但很有質感,並忠實呈現重要的細節,像是劇中角色的皮膚,來反映他們看見(或沒看見)可怕景象時的反應。芭芭拉馬希提大大讚美利斯特雷,說他「為整部片畫上該有的情緒、美感和視覺效果。」馬希提兄妹過去拍廣告片時和利斯特雷經常合作,關係也很好。
安迪馬希提為了進一步實現他理想中的設計,和哈維爾波特進行了一連串操控身體動作的試驗。他們最後一起在演員、假皮和電腦特效之間找到了一個絕佳平衡。這部片恐怖的來源是由真人演出的「媽媽」和她實際的肢體動作,而最大的挑戰則是如何加上電腦特效和假皮做出來的效果。由愛德華泰勒帶領的知名視覺特效團隊Mr. X製作了「媽媽」超寫實風格的頭髮,而獲奧斯卡獎肯定的西班牙特殊化妝團隊DDT Effects則由蒙特絲瑞布和大衛馬爾蒂以假皮拉長波特的脖子和手指,並大幅扭曲他的臉來呈現一個經歷過極大失去之痛的鬼魅。
戴托羅一直以來都經常運用視覺特效(VFX)和特效,因此推薦DDT給穆切特兄妹。他說:「我百分之百信任他們。不管是在《鬼童院》、《羊男的迷宮》、《地獄怪客》還是《靈異孤兒院》,我都認為他們是目前世界上,甚至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特殊化妝團隊之一,極富才華。我知道他們一定可以詮釋出安迪心中的《母侵》。」
服裝設計師路易斯塞凱拉實現了安迪的構想,設計出「媽媽」飄逸的洋裝來和她那一頭以電腦製作出來的飄逸長髮相輝映。這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因為當時「媽媽」的頭髮還沒製作出來,演員只戴著一個頭套。既然「媽媽」整部片裡會走路、飛行、增生和變形,塞凱拉必須要做出十五套同樣的衣服,每一件都是手工縫製和染色的,以求讓「媽媽」在每一幕戲裡的服裝看起來都相同,也都有長長的裙襬。
電影拍攝完成後,戴托羅代表製作團隊分享了他們從幾年前開始拍攝《母侵》短片就有的感想:「在這世界上最堅定的力量就是母親的愛,但一旦這樣的愛變得扭曲,就會帶來一種極為獨特的巨大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