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坎城影展 金攝影機特別獎
◆倫敦影展 最佳影片
◆耶路撒冷影展 最佳劇情長片
◆希臘電影節 最佳編劇 最佳觀眾票選獎
◆以色列金像獎 最佳影片、導演、劇本、剪接、音樂
13歲的穆斯林男孩住在治安混亂的阿雅米,他將每天發生的事件畫在日記本裡,以尋求精神寄託。經營咖啡店的叔叔因殺害重要幫派份子,讓他們一家大禍臨頭。男孩的哥哥計畫犯罪行動以拯救家族,卻似乎因暗戀老闆篤信督教的女兒,而動搖決心,陷入兩難。
來自巴勒斯坦的青年在以色列豪華餐館裡非法打工,賺取母親的手術費;以色列前線,身兼一家之主的警察掛念著販毒而失蹤的弟弟,讓他的生活陷入無止境的混沌;猶太女孩為了不被祝福的愛情,只想和男友一起遠離阿雅米。
「阿雅米Ajami」在希伯來語的意思是「家」,是位於雅法南部的貧民區。猶太教、穆斯林及基督徒,都在這座美麗古老的沿海城市毗鄰而居,沒有地方比阿雅米更適合呈現這樣戲劇性的碰撞,敵人在此必須並肩而行。透過來回交錯的時序,及不同角色的雙眼,我們看見不可能被看見的殘酷真實。
電影中的演員大都由當地人出任,開拍前召集300個居民集訓選角,演出時甚至出動警力協助拍攝,這些愛恨情仇的情節全是真實的生活。有時演員演出甚至分不清現實與虛構,當衝突變得太激烈,導演必須立即停止拍攝,以確保沒有任何人員受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大導演破天荒聯手合作,用電影做了族群和解最完美的示範。多線敘事到最後宿命糾結起來,情節宛如衝擊效應般環環相扣,令人嘆為觀止。
《遠離阿雅米》呈現了以巴衝突的社會寫實面,而電影的兩位導演亞倫和史干達,也分別來自文化和信仰相對立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儘管生長背景截然不同,他們卻有個最重要的共通點:熱愛電影及探索人性。因此在合作拍片時,兩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關於導演:亞倫夏尼
亞倫(Yaron Shani)是以色列籍猶太人,1973年出生。大學時台拉維夫大學主修廣電系,曾以40分鐘短片《煩躁不安》Disphoria榮獲學生影展最佳觀眾獎和捷克國際影展評審表揚獎。在2002年台拉維夫國際學生影展,他結識了史干達卡普提,並開始計畫合作拍攝《遠離阿雅米》。亞倫也曾擔任3D電影和紀錄片的導演和剪接,影片在博物館及戲院放映。
關於導演:史干達卡普提
史干達卡普提(Scandar Copti)是出生於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從小就在阿雅米長大,大學主修機械工程科。畢業後拋下機械工程師的工作,開始實現自小夢想的電影拍攝,於是他去攻讀劇本寫作和演戲相關課程。在台拉維夫國際學生影展的資助下,他拍攝了一部12分鐘的仿紀錄片《真相》The Truth,大膽的政治批判廣受好評。之後史干達陸續撰寫、執導、剪接了多部電影、紀錄片和實驗短片,在各大國際影展大放異彩。在與亞倫夏尼合作執導的電影《遠離阿雅米》中,史干達甚至自己下海演出其中一個關鍵角色,表現傑出亮眼。
【延伸閱讀】導演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