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OKER電影網> 熱門電影 > 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
Seven Days in Heaven
類  型: 殯葬喜劇
片  長:
導  演: 王育麟、劉梓潔
演  員: 加藤愛( Kato Ai) 、 鄭伊健( Ekin Cheng) 、 弗蘭科英特蘭希( Franco Interlenghi) 、 保羅丹諾( Paul Dano) 、 鄭恩彩( Jung Eun-Chae) 、 尤亞金拉法森( Joachim Rafaelsen) 王莉雯、吳朋奉、張詩盈、太保
官  網: 7daysinheaven.blogspot.com
年  代: 2010
語  言: 國語、台語
發行公司: 海鵬電影
上映日期: 2010-08-27

 

《父後七日》改編自當今台灣獎金最高的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2006年的首獎作品,獲今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等雙料大獎,並由原著作者劉梓潔及資深影像工作者王育麟聯合編導。本片描述女主角阿梅在父親過世的七天內,回到了台灣中部的農村裡,重新面對父親成長鄉里的世事人情,其中有傳統葬儀的庸俗繁瑣、匪夷所思的迷信風俗,更有台灣質樸率真的濃厚人情味。

 

但在緊湊密集的傳統儀式裡,她對父親的回憶與思念,卻只能在非常難得的瞬間出現。在七天之內,她經歷了一趟匪夷所思、豪邁奇特的告別之旅,不僅被緊湊密集的追思、五光十色的喧鬧震撼得措手不及,荒謬之間卻也使痛失親人的哀慟,竟意外獲得了減輕。

 

葬禮結束後,阿梅將喪父的傷逝打包封存,獨自回到了光鮮俐落的城市裡繼續工作,卻在某次過境香港機場時,對父親的思念竟突然如排山倒海而來。當嘉年華式的華麗告別落了幕,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喟嘆這才油然而生,頓時熱淚不止。

 

《父後七日》是台灣電影中難得一見的片型,由於女導演劉梓潔與男導演王育麟兩位的合力編導,使全片難得兼具了優雅感人與豪邁奔放的影像風格,爆笑中哀慟隱現,豪情中真情浮現,更是一部深具台灣本土人文特質的溫馨喜趣電影,您千萬不能錯過。

 

 

導演的話

 

至親的死亡,是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的功課。葬禮的繁文縟節,更是台灣人,尤其中南部子弟,生命中時不時就要上演一場的戲碼。

 

道士、孝女、誦經團、折蓮花、冰庫棺材、白包毛巾、電子花車、孝服草鞋、花圈花籃與罐頭塔,這些充分彰顯台灣人性格的職業、物品與器材,卻像帶一點禁忌與忌諱似的,讓人看到它們,都要帶點敬畏。

 

如果讓這些職業、物品與器材,變成戲劇的主角,讓它們盡情就自身功能,表演、對話、甚至搞笑,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也許,除了正視死亡本質之外,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故事。

 

《父後七日》目的在於透過文學視角的觀感,與大膽強烈的影像風格,走出國片的既定模式,在生猛俚俗中有一份寬憫仁厚,在濃情冶艷中有一份雲淡風清,在哭天搶地中,仍有一份從容不迫與怡然自得。

 

更簡單一點,《父後七日》正是希望讓觀眾身處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中,嬉笑怒罵、鼻酸眼熱,並且更重要的,找到自己的故事。

 

──導演王育麟

 

 

關於導演:王育麟

 

1964年生,台灣大學森林系畢業,後遠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電影系進修,曾參與楊德昌導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拍攝,編導經驗豐富,極擅統籌調度,作品影像感敏銳強烈,多次榮獲金穗獎與國藝會肯定,現任蔓菲聯爾創意製作負責人。

 

關於導演:劉梓潔

 

1980年生,彰化人。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華山創意園區專案企畫。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公共電視百萬劇本獎入選。2006年以〈父後七日〉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親自改編為電影劇本,並擔任共同導演。

目前無幕後花絮
目前無相關文章
上則:3D食人魚   下則:我如何度過這個夏天
聯絡我們
粉絲團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