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OKER電影網> 熱門電影 > 近期上映 > 13個雪莉 - 現實的幻象
13個雪莉 - 現實的幻象
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
類  型: 藝術
片  長: 1時32分
導  演: 古斯塔夫德池( Gustav Deutsch)
演  員: 史蒂芬妮康明( Stephanie Cumming) 、 克里斯多夫巴赫( Christoph Bach)
官  網:
年  代: 2013
語  言: 英語
發行公司: 天馬行空
上映日期: 2013-10-25
2013柏林影展國際新電影論壇
★2013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
2013墨爾本國際影展
★2013捷克卡羅維瓦利影展


電影簡介

畫風深深影響吉姆賈木許、大衛林區及文溫德斯
美國繪畫大師愛德華•霍普13幅名畫 與電影互相演繹的跨界之作

13幅愛德華•霍普 ( Edward Hopper) 的絕世名畫,串成一篇20世紀美國女性的獨立宣言。一開場女主角走進神乎其技的名畫場景,畫面頓時活了過來,讓人驚艷得無法相信自己眼睛。古斯塔夫下足功夫,仔細推敲霍普的名畫,利用燈光、顏色、佈局、透過電影鏡頭重現幾乎不可能的三維場景和氣氛。串起13幅名畫的是虛構的雪莉,一個獨立思考的女演員。雪莉走過二十世紀重大的歷史時刻,從美國經濟大蕭條、經過二戰、麥卡錫年代、種族衝突到民權運動,美國流行樂從藍調到搖滾、從貓王到巴布迪倫甚至是反戰歌曲,美妙的配樂加上女主角節奏恰到好處的獨白演繹。雪莉的獨白可是畫家的心聲?更勾魂的是,雪莉一直不老,一如這些流傳後世的畫作。
 
畫家簡介

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
愛德華·霍普 (1882年7月22日-1967年5月15日)是美國繪畫大師,以描繪寂寥的美國當代生活風景聞名。紐約出生,師承美國早期都會寫實畫風的推廣者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他的弟子們陸續成為美國重要畫家,並被評論家稱為垃圾桶畫派(Ashcan School)。

1925年,他畫出了《鐵路旁的房子》(House by the Railroad)
日後這幅畫成為了美國藝術的經典之作,也是他知名的一系列荒涼都會畫作的開始。在這些畫作中,具有愛德華明顯的畫風,包括有銳利的線調和大幅的塊面;擅用詭異的燈光也是特點之一。愛德華企圖在平凡的主題場景,添加寂靜的情感。希區考克在拍攝【驚魂記】的時候,顯然是受到霍普的「鐵路旁的房子」所影響。愛德華的畫作受到電影的影響,也影響了電影。

1942年,他最著名的作品《夜遊者》(Nighthawks)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這幅畫作中有幾位孤獨的顧客坐在某個城中24小時營業的餐館裡,餐館中日光燈非常明亮,外頭的街道上有大塊透明玻璃窗所投出來的光影,上方陰暗看得出來是午夜的氣氛,畫作中央背對觀眾的顧客,坐在吧台前的圓凳上,使人好奇,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這些顧客孤伶伶的坐在小館當中。
1967年,愛德華在紐約市華盛頓廣場區的畫室去世。目前紐約的惠特尼博物館藏有大部份愛德華的畫作,今年一月於法國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展出的愛德華‧霍普回顧展,可說是近年法國最重大的展覽之一,深受歡迎的程度,參觀者必須排隊二個小時才能入場,可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回顧展。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
 
導演的話 

古斯塔夫德池(Gustav Deutsch)

在這部片的一開頭,以現實的敘述和繪畫與電影的對話為主軸,我挑選了愛德華霍普的風景畫作為代表,一方面是他畫中的光線、主題和架構,乃受到「黑色電影」的影響,比如他的「夜晚的窗」(1938年)、「夜晚的辦公室」(1940年)、「紐約的房間」(1932年)和他直接指涉電影的作品,例如「紐約電影」(1939年)和「中場休息」(1963年)

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希區考克、吉姆賈木許、馬汀史科西斯和文溫德斯等導演。我認為歷史是由個人的故事所組成的,也受到我讀了約翰多斯帕索斯的美國小說三部曲所影響,書中是以少數幾個人的生平故事和命運,代表美國大眾和社會文化歷史,我以此為依據選擇了一位女演員當作電影的女主角,也就是「雪莉」,透過她的反思和冥想的內心獨白,帶我們經歷了1930年代到1960年代中期的美國。

故事背景

片中橫跨了美國三十個年頭,見識了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各層面的大變動,徹底改變了整個國家和人民:珍珠港事變、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和「和平的征服」、麥卡錫時代和冷戰、約翰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和越戰的爆發、貓王艾維斯普利斯萊和搖滾樂、鮑伯狄倫、演員工作坊和旗下的電影明星安妮班克勞馥、馬龍白蘭度、詹姆斯狄恩和瑪麗蓮夢露等人、股市崩盤、經濟不景氣、向華盛頓進軍和馬汀路德金恩。這些事件、人名和傳奇故事,都深深烙印在我們大家的記憶中,喚起了畫面和情緒。
 
 
雪莉是個全心投入、不受約束的女演員,她以偏向左派的政治觀點來經歷和回憶這一切。她喜歡爵士樂、聽電台節目、外出和看電影,擁有自己的意見和腳踏實地,即使遭逢了個人或工作危機也是如此。她同時擁有美貌和領導才能,喜歡飾演局外人的角色。除了藝術以外,她也對社會政治議題感興趣。身為群眾劇場和生活劇場的成員,她結合了藝術和她投入的社會政治運動。
 
雪莉和她的另一半史帝文,《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這三十年來只在兩個場合會同住在一個屋簷下,但是他們的私生活和工作都密切相關: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失業、群眾劇場成員當著麥卡錫委員會面前背叛之後的失望、因為政治力介入劇場而受到壓抑、因為另一半生病而退休、失去另一半、退隱鄉間、對藝術影響的質疑、移民到歐洲、受到全球變遷事件所影響的命運、文化革命和社會政治大變動。
 
《13個雪莉 - 現實的幻象》電影「重現」畫作清單:
‧    Hotel Room (1931)
‧    New York Movie (1939)
‧    Room in New York (1940)
‧    Office at Night (1940)
‧    Hotel Lobby (1943)
‧    Rooms by the Sea (1951)
‧    Morning Sun (1952)
‧    Sunlight on Brownstones (1956)
‧    Western Motel (1957)
‧    Excursion into Philosophy (1959)
‧    Woman in the Sun (1961)
‧    Intermission (1963)
‧    Sun in an Empty Room (1963)
‧    Chair Car (1965)
 
目前無幕後花絮
目前無相關文章
上則:雞餓遊戲   下則:2013桃園電影節
聯絡我們
粉絲團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