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完原著小說有什麼感覺?
我是08年秋天偶然在書店見到這本書的。看完第一部份女教師獨白後,就決定買了。當日逛書店不是為了找拍戲題材,但看完真的興起「究竟怎樣才可以將一部用獨白講故事的小說化成影像」的想法,就這樣激起我改編的興趣。就好像我們用手機通話很輕鬆平常,但要你把談話內容用圖畫去表達就很難了(笑)。
什麼決定性因素讓你想把它拍出來?
把小說拍成真實影像,是基於想驗證書中每個人的獨白究竟是真是假。原著每個人物都站在自己立場說話,透過他們的獨白,故事的全貌才一片一片拼湊呈現。讀者一面讀,會一面推測人物的性格,但我有個疑問:日本人的善意謊言充斥日常生活,已經變成理所當然,我們真能如此坦率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嗎?以我自己為例,我的真正想法,有時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為何找松隆子當女主角?
我看過幾齣松隆子主演的舞台劇,我發覺她是那種不論任何角色,都有能力把人物內心挖到最深、展現最多層次面貌的演員。看她舞台劇作品「芝居」時,我覺得她很可怕,人物角色明明活生生,但居然那麼恐怖(笑)。當今世上,沒多少女演員能令我有這種不安感覺,所以就讓她演女教師這個角色。
你對她提出了哪些演出指導?
完全沒有,應該說我當時根本沒有預定的演繹方向。因為小說只記敘了說話的森口,她的眼神、語氣都沒有提及,所以我也在摸索如何把有對白的森口,跟小說裡未提及的森口融合統一。舉例說,在教室的走位是我設計的,但當時森口腦裡究竟想什麼,我沒有向演員仔細說明。不只松隆子,我對扮演學生的演員都沒有提出類似「你這個角色該用什麼語氣唸對白」的指示,都是由他們自己決定怎麼演。幸好松隆子事先也沒有跟我商量,否則我可能會因為她的設計跟我的理解不同而感到不安(笑)。
最後松隆子的演出你滿意嗎?
很滿意。開拍時,她的演出比我當初預期的還要好。第一天拍攝,她已經把森口演得很到位,記得我當時心想:「喔,原來森口就是這樣的人!」就好像書裡面的女教師活生生站在我面前一樣。
如今想來,演員開拍前沒跟你討論角色,不是太危險嗎?
松隆子不是那種靠導演的分析去建構角色的演員,她屬於只要身在場景中,就會抓到戲路的類型,在坐滿學生的教室中,她自自然然就會變成女教師森口。雖然我都不明白她是如何做到的,但因為我實在無頭緒,所以她這種才能幫了我很多。這次我也沒有對其他演員窮追猛打,可能因為我對角色沒有主觀定位,感覺不對勁時,只是叫她「再來一次,再來一次」。
教師向學生報復,你怎麼看待森口悠子這個角色?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不代表那就是他的本性。這次戲裡的人物好像都是壞人,但即使他們做出殘暴的事,他們都不是魔鬼,只不過是人遇到某些事情的下意識反應。拍攝結束後,我終於清晰地瞭解森口了,但請別要我形容,因為我怎麼樣看待這個人,不應該影響到觀眾對她的感覺。森口是喪心病狂還是情有可原,她報復是對是錯,應該交由觀眾判斷。
跟你過去執導的作品相比,《告白》無疑是最沈重的一部,你覺得現今的日本需要這種具反省意義的電影嗎?
我不知道。我眼裡只有一個問題:這種以悲劇結尾的電影,能否為觀眾帶來娛樂?如果可以的話,拍戲的題材和種類就可以更不受限了。對我來說,突破不是來自跟自己過去的作品比較,而是能夠把人性的缺點,即懦弱、狡猾等,用有趣的方法變成娛樂。雖然表達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把人類更多不同的面貌表達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