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OKER電影網> 電影情報 > 「獨老年代」來臨 關懷獨居長者紀錄片《日落之前》溫暖獻映
「獨老年代」來臨 關懷獨居長者紀錄片《日落之前》溫暖獻映
2019-04-03 作者:車庫娛樂

「獨老年代」來臨,你我都可能成為獨居老人?由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最新出品影片《日落之前》,歷時兩年多的籌備拍攝,與車庫娛樂共同發行,紀錄四位獨居長者生活,希望透過本片推出,引領觀眾一起來關懷在社會角落裡不被看見的獨居長者之生命處境,給予更多尊重、關懷及同理心,並鼓勵大家加入社工及志工的行列。

    台灣已於2018年3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日落之前》講述的正是你我未來可能會面臨的老年生活。依據2018年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列冊需要被關懷的獨居長者約有4.5萬人,台北市即有5,133位,其中萬華區更約占了1/4的比例,凸顯了因歷史因素所造成的影響。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不僅長期致力於失智老人的領域外,更因身處萬華區,有感於獨居長者的需要,因此於2008年起,以公辦民營的方式承辦「臺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簡稱萬老),兼顧失智老人與獨居長者的照顧關懷,提供約三百位獨居、失智失能長者的送餐服務,365天全年無休、一天兩餐,連颱風天前夕跟過年仍不間斷,將關心和溫暖送至家中。

送餐志工扮演著第一線的重要角色。69歲的李正傳,至今已服務八年的時間,「一餐約要送12個便當,短短的時間內,需觀察長者的狀況,若有突發事件,須即刻回報中心」。李大哥就曾發現前一天的便當仍掛在門把上,敲門也沒回應,因此破門救人才撿回一命。

 

30歲擔任送餐志工近四年的陳義龍表示,「我覺得送的不是便當,而是關心跟溫暖」。38歲的王綉慧,服務近六年的時間,認為「老了自己也很有可能是獨居長者」,同樣的時間當志工比玩樂更有意義。

 

「一般可行動自如的長者,我們會鼓勵他們來萬老食堂用餐」,現職萬華老人服務中心社工,34歲的鄒嘉紋,像家人般溫暖的存在,多年來接觸長者的經驗讓她明白,即使個性、環境、生活習慣大不相同,但他們最需要的其實都是「陪伴」。透過關心生活起居、傾聽長者的需要、協助晚年生活安排等,深感「長者把我們視為家人,把這(萬老)視為一個家」。

 

    每天一定要到萬老食堂用餐的吳伯伯,短短正常人走路15分鐘的路程,他沿路走走停停,再轉搭一站公車,需花費將近2小時的時間,只因萬老有社工、志工的關心問候,讓他體會到「溫暖」。導演曾文珍分享,拍攝過程中,時常有很多感動,像是過年是團聚的日子,但社會上有很多的獨居長者,倍感孤單,好在萬老每年都會搭配各式節慶辦理獨居長者圍爐等活動,讓大家能聚在一起感受團圓熱鬧的氣氛,從中可以看見許多長者露出以往少見開心滿足的笑容,令人動容。

    本片透過紀錄四位獨居長者的生活,呈現在人生下半場種種的生命處境。71歲的潘宇娥以前是百貨公司的專櫃人員,喜愛打扮自己,幾乎每天到萬華老人服務中心報到,電腦課、律動課、歌唱課都是她的最愛。學習,讓她感到年輕,也讓她覺得回到快樂的小時候。80歲吳潤錦中度失智,住在僅能容身的老舊套房裡,每天走路到中心食堂用餐。他走路緩慢,去吃一餐飯要花上兩個多小時,但見到朋友,有社工及志工的關懷問候,感受到家的溫暖。

 

    92歲的胡正坤輕度失智,他總以「十萬青年、十萬軍」來介紹自己的背景。他與妻子鶼鰈情深,每天都會走路到安養院,探視臥床的妻子。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妻子的身體能好起來。98歲的沈玉山,退休前在理髮公會當秘書,出門一定是西裝領帶,喜愛在頂樓種菜,這是他安身立命的一方天地,樂觀開朗的態度讓他在生活中能自得其樂,讓人稱羨。

 

「四位獨居長者有不一樣的生活面貌與態度」,導演曾文珍表示「老了」是怎麼一回事?這個無法事先體會、預習的生命歷程,我們要如何地去面對?老後生活可以怎麼安排?社區、機構可以提供什麼協助?當每一個人都會老,《日落之前》試圖引領這樣的思考,讓我們一起觀照未來可能面臨的「獨老年代」。

 

如果您也深有同感,那就一起進戲院支持《日落之前》,和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共同努力,創造有尊嚴、有價值的在地老年生活,可以放心地在這個社會安老。

 

《日落之前》5月31全台上映,收益將用於獨居長者照顧,歡迎機關團體包場支持,詳情請洽: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02-2332-0992分機111 企劃陳小姐。

 

 
目前沒有相關電影
目前沒有相關文章
上則:日本三代目登坂廣臣獻唱《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主題曲 MV 超級吸精!   下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本木雅弘為戲學納棺儀式 專業到可改行當禮儀師
聯絡我們
粉絲團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