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OKER電影網> 電影情報 > 說最真實的故事!兩個「孩子」獲社會公義獎
說最真實的故事!兩個「孩子」獲社會公義獎
2015-10-05 作者:iLOOKER網編輯

   由公民組織主辦的第五屆電影「社會公義獎」,今天舉辦頒獎典禮。兩部獲獎電影《太陽的孩子》、《小孩》,皆是從真實的故事改編,既深入、關懷社會,三位導演透過影像說故事的功力,也同受好評,皆因感人、溫暖及藝術性兼具備受矚目。
 
期望更多優秀的台灣電影,從社會關懷出發,讓更多人看見好電影,也看見需要關懷的社會議題。全國自主勞工聯盟主辦,桃園市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人員產業工會協辦,以及台北市文化局補助的「社會公義獎」,其遴選入圍電影模式採會外賽概念,從台北電影獎入圍影片中挑出關注社會議題的十三部影片,本屆選出《太陽的孩子》、《小孩》兩片。今天於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府中15」播映《小孩》。獲獎之《太陽的孩子》導演 勒嘎‧舒米、鄭有傑、《小孩》導演于瑋珊、監製陳駿霖與2015社會公義獎評審主席郭力昕座談,題目為「新世代敘事與社會公義」。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監察長陳德亮表示,電影等藝術文創若能更貼近社會,關心台灣,勢必有更大的影響力,也希望勞工朋友藉此關注勞工以及其他社會議題。桃教產理事長彭如玉強調,老師的關心也同樣應該是面向社會,絕非侷限於校園內。一如桃教產關注桃園航空城的不當開發案,尤其當他們發現,國家與財團為了開發,企圖關掉在開發規劃範圍內的國中小學,以「斷學」方式逼迫居民搬遷,老農民因此喝農藥自殺,身為教師團體的他們選擇率先投入抗爭反對行列。以原住民部落土地開發、稻米復育為主題的《太陽的孩子》,呼應台灣現狀。而探討年輕學子被迫提早負擔家庭無奈的《小孩》,也反映校園中須面對的社會現實及背後問題。

 
評審團主席、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郭力昕說,《小孩》的題材不討好也不易處理,年輕的演員如何表現其世故及不世故,都是電影編導的困難。深受西方劇情片影響、多選擇主題輕鬆的台灣觀眾,依他們角度來看,《太陽的孩子》相對也是較嚴肅的主題。但兩部片皆有相當成熟的表現,電影好看並不淪於說教,因此深獲評審肯定,相信也應該會深獲觀眾肯定,正在院線上映的《太陽的孩子》的確票房不俗。


《小孩》劇照
 
  《小孩》導演于瑋珊是第一次執導,其故事題材來自身邊年輕爸爸,希望從年輕孩子的觀點來看他們所處的社會及選擇。在台北電影節、金鐘獎及東京影展等皆旅獲好評。《太陽的孩子》導演勒嘎‧舒米及鄭有傑也強調,其故事不僅是一個部落或原住民的故事,而是整個台灣發生的事情。他們也希望透過一個孩子也愛看的電影,讓更多人注意到這些社會事,「也許改變不了現在,或許透過孩子改變未來」。
 
在「新世代敘事與社會公義」講座,郭力昕再次肯定三位導演說故事的功力。《小孩》監製陳駿霖呼應郭力昕,近年台灣觀眾深受西方電影影響,觀影品味較單一,而年輕導演的確較喜歡浪漫主題,或想要談社會議題,卻無法真實兼具藝術呈現。關懷社會同時具可看性,正是《小孩》、《太陽的孩子》表現令人驚艷之處。


《太陽的孩子》劇照

 
鄭有傑說,《太陽的孩子》故事題材取自勒嘎‧舒米的母親,她在復育稻米的艱辛比電影來得多。但在電影並不強調女主角遇到的重重困難,而是讓她作為一個發起者,最後透過部落、集體的力量,復育土地成功,是希望不要刻意出現「英雄」,因為所有的改革,皆不可能單靠一個、兩個英雄完成,而是要集體的努力。
 
太陽的孩子
Wawa No Cidal
導  演: 勒嘎舒米(Lekal Sumi) 、 鄭有傑(CHENG Yu-Chieh)
演  員: 徐詣帆() 、 許金財() 、 林嘉均() 、 吳燕姿() 阿洛.卡力亭.巴奇辣()
上映日期: 2015-09-25
榮獲第17屆台北電影獎觀眾票選獎;有多久沒回家了?會不會有一天想回家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變了?
     
《太陽的孩子》入圍金馬三項大獎 女主角阿洛入圍新人獎
《太陽的孩子》首部台片受邀為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開幕片
《太陽的孩子》大安森林公園露天戶外首映 吸引千人參與
《太陽的孩子》花蓮瑞舞丹戲院放映 打破五十年來最多人潮
《太陽的孩子》復育的不只是梯田 而是人心 預告感動40萬網友
上則:湯姆希德斯頓超崇拜吉勒摩戴托羅 讚賞布景《腥紅山莊》   下則:皮爾斯布洛斯南力挺 《忐忑》導演新作《無處可逃》
聯絡我們
粉絲團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