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描繪香港社會議題
迴避還是面對?否定還是擁抱?放棄還是改變?阿東(余文樂 飾)從小因父親工作離家無力安頓家庭,使得身為長子的他需獨自照顧飽受病痛折磨的母親(金燕玲 飾)。母子二人情緒互相牽動彼此對立,猶如一場漫長的困獸鬥。一天,阿東如常替失禁的母親沖洗,因為爭執拉扯間發生意外,導致母親死亡。阿東的父親大海(曾志偉 飾)驚覺一直逃避的問題釀成悲劇。獨居多年的他在愧疚和孤獨驅使下,接受醫院建議,將阿東接到自己的隔板房暫住。故事從這裡開始。兩個背負沉重愧疚的大男人只剩下對方,但是蝸居在狹小的房間內的親人卻是自己最不能面對的過去。當二人一步一步走出過去的陰霾枷鎖,在狹縫間建立關係,更大的壓迫卻來自社會。
《一念無明》是新銳導演黃進的首部長片,在國際各大影展大放異彩,不僅是唯一入選第4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香港電影,更在2016年金馬獎入圍最佳新導演、最佳男配角(曾志偉)和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等三項大獎,奪下最佳新導演與最佳女配角獎兩項後,又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高達八項大獎,口碑好評不斷。《一念無明》由香港知名製片趙崇基、麥曦茵聯手監製,陳楚珩編劇,余文樂(《春嬌與志明》、《無間道II》、《迷城》)、香港金像獎影帝曾志偉(《無間道》系列、《雙城故事》、《捉妖記》)、金馬金像最佳女配角金燕玲(《踏血尋梅》)感動演出,細膩描繪出香港社會議題、人性真實面與如何尋求改變的故事。
導演黃進談《一念無明》
這是一個我們很想帶給香港人的故事:我們如何面對問題,覺醒,並尋求改變。即使問題已經發酵潰壞很久、即使我們安於逃避許久,只要我們意識到憑著一己之力,我們可以做的選擇、修補的關係、改變的事情,往往比我們想像的多。我們每天都可以成就一個新的自己—如果我們願意的話。
我們是《一念無明》裡的父子,也是他們身邊的群體。隔板房中的鄰里,同樣是被壓迫的人,但我們沒有團結起來,卻自自然然地向更弱勢的施壓。我們都不是壞人,但我們往往施加暴力而不自知—有時出於軟弱、有時基於無知—這是平庸的邪惡,同時也是這個城市的寫照。人沒有本善或本惡。我們只能敏感並審視面對生活中每一次選擇,戰戰兢兢地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就像學習做電影一樣。
這個只有二百萬港元資助的緊絀製作,是跟這些最好的演員完全不相稱的。他們二話不說、不計回報的演出,感激以外,更令我更相信好的劇本、好的創作依然能打動和連結人。創作是有力量的。
編劇陳楚珩談《一念無明》
這不是一個主角一夜之間變成英雄拯救世界,大家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的故事。現實中的我們,有著無論如何努力,還是一敗塗地的時候。社會從小教導我們要上進,要成功,而男性更被要求要有男子氣概,似乎要像英雄一樣強壯勇敢。事實是,無論任何年紀,性別,階級,我們都一樣會恐懼、會痛、會軟弱。
對我們來說,電影是個無可替代,有著強大力量的媒介。觀眾坐在戲院的九十分鐘,可以感受到世界另一個角落,完全不同性別國籍的人的生命。被標籤為異常的精神病患,或是被唾棄的失敗者,如果我們細心聆聽他們的故事,你不會只看到一個個標籤,你會看到一個活生生,跟你一樣有血肉情感的人。也許他與你經歷著同樣的痛苦,也許幸運的你從未經歷失敗,所以不明白別人的傷痛。但當你從電影院看完出來,也許就不一樣了,也許心裡的痛被稍稍舒緩了,也許學懂體諒別人的痛苦,也許學懂容許自己軟弱,承認失敗,再慢慢嘗試堅強起來,學習做個更好的人。
傷害往往來自不了解,無知造成日常的邪惡。要讓世界好起來,我們不能指望超級英雄。電影最強大之處,就是讓觀眾感受角色的情感,讓觀眾學懂同理心,如此這樣將人連結起來,才能令世界更美麗一點。我們還在一點一滴地為此努力著,虛心地走好每一步路。
《一念無明》導演、編劇介紹
《一念無明》由黃進導演、陳楚珩編劇。黃進於2011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電影藝術。陳楚珩同樣主修電影藝術,早於黃進一屆,而後於2012年完成香港大學文學及文化研究碩士學位。黃進畢業後,與陳楚珩合作拍攝短片《三月六日》,黃進擔任導演,並與陳楚珩共同編劇。《三月六日》一鳴驚人,提名第49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並贏得第十八屆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公開組金獎、鮮浪潮2011國際短片展公開組最佳劇本、高雄電影節媒體評審大獎等獎項;入圍法國Clermont-Ferrand國際短片節及希臘玆拉馬國際短片節競賽單元;並於法國巴黎電影節、韓國全州國際映畫祭等國際影展參展。其後兩人進入電影工業從事編劇工作。
【更多內容請見ilooker.com.tw/magizine.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