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OKER電影網> 熱門電影 > 2010台北電影節
2010台北電影節
2010 Taipei Film Festival
類  型: 影展
片  長:
導  演: Various
演  員: 史提芬范( Steve Vai) Various
官  網: http://www.taipeiff.org/
年  代:
語  言:
發行公司: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上映日期: 2010-06-25

 

 

今年台北電影節邁入第12個年頭,片單中不乏影展強片,如開幕片《精銳部隊》榮獲柏林金熊,終於與觀眾大銀幕相見;其他如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黎巴嫩》,揚威日舞影展獲最佳導演及劇本獎《南方安逸》等。其他影展觀眾熱愛的導演新作,如柯波拉(《柯波拉之家族祕辛》)、布魯諾杜蒙(《十字迷情》)、德國導演安德烈爵森新作《老薑與菜鳥》等;經典作品、影史必看作品,包括巴西導演蘇珊娜阿瑪拉《星光時刻》;海克拉巴班克導演《街童日記》及《蜘蛛女之吻》,克勞伯羅加的政治宣傳電影《恍惚的土地》等,都是大熱門片。

今年城市主題鎖定巴西里約作主題,摩登上海插花之外有許多亮眼單元,包括水準整齊可看性高的「亞洲大不同」、成長及次文化主題「花YOUNG次世代」,以及影展末週壓軸的「3D概念館」。至於今年台北電影節萬勿錯過的全覽單元,就是「台灣經典數位修復」,將畫下圓滿句點。

 

今年手冊及節目編排有個大破題,每個單元的第一部片都是強打。幾乎不用分別介紹,只要鎖緊各單元的首部,觀眾絕對不會失望。「當代嚴選」單元《嘻哈少女成功記》如同巴西版《名揚四海》,活力奔放;「花YOUNG次世代」單元幽默魔幻的《隨身聽男孩》,即使是「城市物語」單元首支《第八回合愛上你》,也是不同的新鮮亮點。如果你只是想蜻蜒點水感染影展氣氛,這倒不失為一個輕鬆的選片指南。

這個選片原則自然適用唯我獨尊的開閉幕片,以及特別放映的《碧娜鮑許之青春交際場》。不過,今年的台灣經典數位修復單元,選映作品包括楊德昌導演剪接及結構出奇的《恐怖份子》;淡淡抒情哀愁,終幕令人無限感傷《戀戀風塵》;以及同樣結尾公園長鏡頭驚人,蔡明亮導演榮獲威尼斯金獅獎的作品《愛情萬歲》,三部經典作品全數位修復,值得全覽,將會是今年參與台北電影節完美的收穫。

今年台北電影節並沒有將性別跨界議題獨立成子單元,但散落在各單元的同志影片仍極受觀眾歡迎,顯見同志族群真是台北電影節的忠實支持者。來自巴西的同志影片《兄弟情人》,從劇照到題材即以絕佳養眼賣相登場,觀眾期待能看到巴西影像的狂烈熾愛,成為今年台北電影節瘋狂秒殺的影片。除了已是劃位熱門的《兄弟情人》、《扮裝酒店》、《斷背禁愛》、《安非他命》,其餘像《親親小鬼頭》也有同志情節,至於今年焦點導演海克特巴班克名作《蜘蛛女之吻》,則無論原著小說到電影都是同志經典。男星威廉赫特當年連獲坎城及奧斯卡影帝。

 

今年正逢阮玲玉百年冥誕,第十二屆台北電影節特規劃「焦點影人」單元,回顧阮玲玉的代表作品,包括《新女性》、《小玩意》,與從未再公開放映的珍貴殘本《再會吧!上海》等默片,並搭配樂團或辯士,跨界展現阮玲玉的百年風華。另特別放映由關錦鵬執導,張曼玉演出的《阮玲玉》,讓影迷重新認識這位風靡三○年代的世紀女星。

阮玲玉短暫的25年生命中共演出29部電影,現存9部。其作品風格可分為前後期。前期為明星、大中華百合製片場時期,多主演通俗社會片、神怪片,扮演花瓶人物;後期為聯華時期,受新興電影運動影響,表演風格丕變,轉捩點是在卜萬蒼導演的《三個摩登女性》中飾演對舊社會覺悟的女工周淑貞。其後主演的作品如《香雪海》(飾演農村婦女、尼姑)、《小玩意》(飾演抗日的農村手工藝人)、《神女》(飾演妓女)、《再會吧,上海》(飾演女教師)等,演活了社會各階層不同的女性形象。

為了讓新生代影迷能了解經典默片的影史及藝術價值,台北電影節特別邀請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陳樹熙,為《小玩意》量身訂做全新音樂,觀眾可以在欣賞默片同時,現場聆聽北市交獨立演奏家的演出。而《再會吧!上海》則現場演安排專人辯士(就是默片進行中有專人講解並模仿劇中演員闡述對白),感受當年看電影的特殊風情。

在另一部代表作《新女性》中,阮玲玉飾演隱瞞生女事實的失婚女教師,因遭追求者設計陷害而失業,迫於女兒生病、家計壓力而下海賣身,消息曝光,憤而服毒自盡。當年該片因為直接批評新聞界,而遭到當時的「新聞記者公會」及部分情色報刊對編劇與演員的攻擊,但也因此精湛的演技,奠定阮玲玉的女星地位,顯現出她的藝術才華,這次也將搭配現場音樂演出重新播映。

 

今年的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呈現御宅族大戰影展熱門得主的情況。除了有探討宅流文化電影,也有多部獲國際大獎肯定的影片。台灣則有《第四張畫》與《台北星期天》兩部佳片,同時入選台北電影獎。入選的十位導演們也將會隨片來台,與台灣觀眾見面。國際青年導演獎是台北電影節針對新銳導演所設的獎項。參賽必須為導演的第一或第二部作品,今年國際青年導演獎入選片,來自喬治亞、伊拉克、伊朗、以色列、挪威、丹麥、日、韓、澳、紐等國家。

入選影片中有多部在各國際影展已備受矚目與肯定。例如得到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沒有男人,女人更美》Women Without Men,是伊朗知名影像藝術家詩琳娜夏特(Shirin Neshat)的首部劇情長片。意象鮮明的闡述舊時代女性處境,對照著紛爭不安的伊朗政權,畫面的藝術性與質感令人驚艷。導演瑪格莉特科克瑞(Margaret Corkery)所拍的《親親小鬼頭》Eamon,則獲得卡羅維瓦利影展最佳獨立製片。導演潔達貝葛洛特(Zaida Bergroth)的親情悲劇《破碎的秘密》Last Cowboy Standing,是獲得釜山影展Flash Forward單元大獎的佳作。

此外,丹麥導演麥可諾亞(Michael Noer)與托比亞斯林賀姆(Tobias Lindholm)所拍,宛如《大獄言家》般的作品《R》,今年甫獲得哥特堡影展的最佳影片獎。紐西蘭導演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的作品《我的爸爸是麥可》Boy以麥可傑克森經典MV為電影主軸,日前榮獲柏林影展德國兒童評審大獎的肯定。

 

《最後的逃亡》Last Ride是改編自澳洲文學大獎小說,並請來《魔戒》、《駭客任務》的澳洲影帝雨果威明主演,他演一個有暴力前科的父親,帶著兒子逃亡,父子兩人的關係時而溫馨、時而緊繃。

近年來「御宅族」文化興起,有兩位導演不約而同以該議題做探討,以色列導演多隆帕茲(Doron Paz)與尤阿夫帕茲(Yoav Paz)所拍的《歡迎光臨宅男王國》Phobidilia,由一名程式設計師的「宅」生活為開始,一名女孩意外闖入他平靜的生活,加上公寓仲介下達逐客令,不想踏出家門的他,其創造的「宅男王國」是否也將瓦解?導演用簡潔手法,清楚表達「宅」男女的心理因素,也讓觀眾看到宅流文化背後的原因。

另一部講述宅男宅女的電影,是南韓導演李海準(Hey-jun Lee)導的溫馨喜劇《荒島‧愛》Castaway on the Moon。一個男子因為負債想跳漢江自殺,但卻飄到了中央荒島,變成都市版的《浩劫重生》;一個三年沒出過家門的女子,每天仰望天空拍月亮,並靠著網路架構虛擬人生。兩個人因為炸醬麵而開始有了奇怪的互動,兩個人如同外星人接觸般展開和世界的連結,是一部荒謬又感傷的都市情畫,導演以輕鬆歡笑的方式,探討宅流的另一種互動,許多橋段也令人噴飯。

 

除了宅流文化,今年也有多部特別的參賽作品。伊拉克庫德族導演休卡阿敏科基(Shawkat Amin Korki)所拍的《足球開戰》Kick Off,是第一部來台放映的庫德族電影,以庫德族與阿拉伯人雜居的難民營為拍攝地點,兩族人民互看不順眼,因而以「踢足球」的方式在球場上較勁,該片充分感受到伊拉克的種族矛盾,導演調度的功力,讓該片獲得釜山影展新浪潮大獎與費比西獎的肯定。另外,喬治亞共和國電影《等待爸爸的孩子》Susa則是導演盧蘇登琵亞維利(Rusudan Pirveli)作品,在喬治亞連年內憂外患,國內經濟一片蕭瑟,由一個小男孩角色帶出當地無奈的景況。

除了各國新銳導演入選佳作,國片表現也很亮眼。去年曾榮獲國際青年導演競賽「評審團特別獎」的導演鍾孟宏,今年再度以《第四張畫》同時入選台北電影獎及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片,另更將於台北電影節開幕時世界首映。《台北星期天》則是導演何蔚庭大膽選用外勞為題,由他們的眼中看見台北各種荒謬趣事,好評不斷,也將是這次競賽不可輕忽的作品。

除了巴西之外,今年的亞洲主題其實十分值得注意,上海隨著世博熱潮光芒再現,電影節也因此選擇阮玲玉專題及上海專題,對照百年來的上海變遷,其中知名導演賈樟柯新片《海上傳奇》將於台北電影節全國首映。今年也介紹逐漸開拓的新加坡電影,其中被譽為新加坡《艋舺》之稱的作品《歲月》,其導演與演員都將隨片登台。強檔影片都在台北電影節,也將另影迷更感期待。

 

今年適逢上海世博,讓這個「東方明珠」重新發光。台北電影節規畫了「絕代風華阮玲玉」與「摩登上海」單元,適逢阮玲玉百年冥誕,看到三零年代的上海風情;而「摩登上海」則以今日上海為主題,首推賈樟柯的《海上傳奇》。曾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賈樟柯,新作《海上傳奇》邀請林強擔任配樂,以分散在兩岸三地的上海人物訪談,串連起具有時代背景與人文氣氛的上海觀照。

《上海公園》是大陸新導演黃海凱作品,藉由離鄉前最後一日的同學聚會,來捕捉上海社會青年的生活和心理狀態,宛如賈樟柯和霍建起綜合體;片名仿似三溫暖的《第3種溫暖》,則藉由三段短片來描述三種不同社經階級上海人的生活,兼具嗆味及牛味,順口解悶。該單元另外兩部作品包括《風聲》導演高群書聲名大噪作品《東京審判》,以及彭小蓮導演徐楓湯臣公司製作的《美麗上海》。

「新加坡初體驗」單元,更是可以完全丟開包袱。一般觀眾對新加坡電影大多來自賣座導演梁智強系列喜劇作品,台灣觀眾的文化菁英視角,普遍認為新加坡電影宛如電視電影,即便如作品入選坎城的邱金海,以及新銳陳子謙和唐永健。此番選擇的四部新加坡作品,包括新加坡庶民生活的「異國」南洋氣味,今年片單多部有成為cult大於hit的潛力,好比前年金馬影展一部來自馬來西亞的《死了都要賣》。

「新加坡初體驗」首推《藍色豪門生死鬥》,敘述已死富豪在葬禮現場陰魂不散,逐漸發現家族祕辛及解開自己離奇死亡謎團。如同張大春小說《將軍碑》的舞台場景,既魔幻又荒謬,是劇場演員魏銘耀第二部電影。魏導是舞台劇《蝴蝶君》主要演員,曾與安東尼霍普金斯演出對手戲,因此本片有很多專業級人士共同參與,包括庫柏力克御用攝影師、《贖罪》的美術設計、配樂則邀請《鋼琴師》電影配樂大師合作等,使該片除了吸引人的故事情節,也感受到國際級團隊的高水準呈現。

 

另一矚目焦點,就是有「新加坡艋舺」之稱的《歲月》。根據導演鄺子君自己的經歷故事改編,圍繞當年新加坡幫派揪葛與變遷,展現90年代新加坡的另一面向。這是鄺子君大螢幕處女作,新加坡上映時不管口碑與票房都媲美《艋舺》,這次台北電影節,導演與四位演員也將隨片來台造勢,屆時會不會與《艋舺》導演與影人相見歡,也將是大家追逐的焦點。

女性觀眾可以選看《逛街物語》,充分呈現女性導演對女性心理的觀照。至於女主角開場起那新加坡口條的旁白,保證迅速將觀眾脫離現實,完成城市關照的功能。時隔兩年在台影展入選,且導演黃理菱持續推出新作。不過,新加坡媒體委員會近年大力提振新加坡影視產業,不僅動畫產業成長卓著,並廣開國際合作計畫,下次的「新加坡再體驗」將更值得期待。這次選入的四部作品都不是出自新加坡大公司如raintree的影片,符合影展選片定位,影迷可以把握。

其實今年的「摩登上海」和「新加坡初體驗」,在片單題材上都有主題區隔,建議對這兩個摩登城市的庶民生活有興趣者,可以選擇部分影片來觀看,你不需全數觀看,因為它們不是個系列的集合,它們的集合也只萬花筒的一隅。但你可以參與,在流動光影中捕捉城市風貌,文化就是人類整體生活的集合。歡迎來台北電影節,感受上海和新加坡的城市文化。
 

 

目前無幕後花絮
目前無相關文章
上則:世紀戰魂   下則: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
聯絡我們
粉絲團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