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OKER電影網> 獨家快訊 > i口碑!《刺激1995》:希望是件好事,永遠別放棄自己的可能性
i口碑!《刺激1995》:希望是件好事,永遠別放棄自己的可能性
2020-04-07 作者:iLOOKER網編輯

文:放映雞   

[有雷影評]

▲《刺激1995》原文海報(圖/IMDB)

上映當年名利雙不收,卻在年歲的洗禮後,漸漸被推崇為影史第一名的神片。故事改編自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麗塔海華絲與鯊堡監獄的救贖》,講述因冤案入獄的銀行家安迪,19年監獄生活中的友誼、懷抱希望、對自由和體制化的感悟。

▲《刺激1995》劇照(圖/華納兄弟)

| 兩個小時教觀眾一個概念:體制化 |

入獄30年的瑞德(摩根·費里曼 飾)說:「監獄是很奇怪的地方,一開始你恨透它,但只要關得夠久,漸漸地你就開始依賴它。」淺顯易懂的解釋了體制化的效果。坐牢50年後終於獲得假釋的角色老布,因為與真實世界的疏離、對一般社會的不了解,出獄不久後就上吊自殺。對他來說出獄不是重獲自由,而是被迫流放到外星球,因為鯊堡監獄裡的行為模式、生活規範是他所知唯一的生存之道。

試想將一個普通人丟到沒有24小時制、沒有生產及貨幣系統的平行宇宙,要工作嗎?要休息嗎?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起床?未知與無所適從會帶來極大的恐懼與不安,而人類的反射動作是逃回原處,就像《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因為懼怕陸地,選擇躲在船上度過餘生;至於回不去的人呢,不再是囚犯的老布、不再是金字塔頂端的典獄長,對於人生這場遊戲,他們都選擇了強制登出。

 

▲《刺激1995》劇照(圖/華納兄弟)

然而體制化不僅存在於監獄、軍營這類硬派的真實機構,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便不斷不斷地經歷體制化的過程,從習慣家庭中的角色扮演—孝順父母、兄友弟恭,教育系統的遊戲規則—讀書考試、分數導向,勞動市場的動態平衡—聽命行事、拿錢下班,這是人類群居社會要和諧運作的必要作用,卻剛好與人性的懼怕未知、貪圖安逸不謀而合,導致我們時常忘記自己其實還有其他可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體制化就是漸凍了你對其它可能性的期望,漂浮在一攤死水般的舒適圈中。讀會計系不一定要做一生會計師、成家立業不一定是成功人生,要勇於追夢、走自己的路大家都聽多了,更有趣的是,體制化也可能發生在刻板印象上很自由、不受拘束的人身上,四海為家的背包客害怕長期關係或做出承諾、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渴望卻不敢融入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生活模式,沒有孰對孰錯、誰高誰低,但要時刻提醒自己仍然擁有無限可能,那些"想想而已的事"是真的不值得,還是害怕改變的藉口?#對不同光景的自己懷抱希望,才能在被迫離開某種公式時,算出人生的另一種解答。

▲《刺激1995》劇照(圖/華納兄弟)

|「神」片?充滿基督教色彩的宗教片 |

本片在歐美國家評價甚高的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它呼應基督教的各種隱喻。囚犯們入獄時全身赤裸、撲滿爽身粉,像是剛初到人間的小嬰兒,不論本來在社會中有什麼財富地位,進到監獄裡就是新的人生。男主角安迪(提姆·羅賓斯 飾) 更是擁有耶穌般的人設。在鯊堡監獄這個世界裡,罪犯們帶著原罪、執法人員正在犯罪,安迪是唯一清白的人,卻替人受罪19年。越獄時他從女人的子宮(牆上的美女海報)爬到另一個世界,在雨中張開雙臂的模樣都象徵著重生。

 

▲《刺激1995》劇照(圖/華納兄弟)

無罪的安迪不只是經歷了罪人的贖罪之旅,更在途中給了他們希望的曙光。安迪不惜關禁閉一週也要用擴音器播歌劇,還特地送口琴給瑞德,因為音樂就如同對未來、對可能性的希望,那是高牆磚瓦都關不住,存在於心裡、腦海裡的信念。

瑞德不吹口琴其實是害怕自由、害怕伴隨而來的種種未知,然而最後安迪成功地給了他對可能性的希望,相信自己可以不只是個受扶助的更生人,坐牢40年的他和黃泉路上的老布分道揚鑣,走向安迪所代表的一片光明。所以說片名鯊堡監獄的救贖其實無比貼切,願意相信體制化後仍有可能性、永遠對自己的下一步懷抱希望,安迪救贖了鯊堡監獄的囚犯,以及深受他信念感動的觀眾們。

▲《刺激1995》劇照(圖/華納兄弟)

 

 
目前沒有相關電影
i口碑!《刺激1995》:希望是件好事,永遠別放棄自己的可能性
25週年了! 影史票選最佳電影《刺激1995》經典重映
上則:i口碑!《火口的二人》:如果末日將至,何不盡情嬉戲?   下則:i口碑!《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沈默是巴勒斯坦的現狀
聯絡我們
粉絲團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