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台語電影在1969年以前,曾經在台灣有過一段狂熱的年代,黑白台語片在人們的心目中就等同於「電影」一詞。整個六零年代,就是台灣電影史的第一個黃金十年,許多長輩至今都還對當時的盛況歷歷在目,對當時經典的電影和影星如數家珍,眾多主題曲更是隨時都能琅琅上口。那一個黃金十年帶給老一輩觀眾的感動,就如同今天一樣反映在對大明星的狂熱,大街小巷對熱門主題曲的傳唱。
這段歷史之所以傳奇,有一半在於短短的十年內,創造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和巨星,例如《舊情綿綿》、《望春風》、《少女的祈禱》、《王哥柳哥遊台灣》、《孤女的願望》、《白賊七》、《龍山寺之戀》。演員則有文夏、田清、白蘭、何玉華、金玫、金塗、戽斗、柯俊雄、陳秋燕、陳揚、洪一峰、阿匹婆等。傳奇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台語電影轟動和熱門的程度,最高紀錄的1962年創下單一年度一百二十部的驚人年產量。最炙手可熱的演員,甚至同時要軋上八部戲;最當紅的劇作家,同時要撰寫高達七部的劇本。
然而演藝圈傳奇的背後,總是上演著潮起潮落的戲碼。短時間內創下的高峰,就在晚期製作成本低落造成粗製濫造、彩色電視崛起、政府推行國語化政策的三面夾攻下每況愈下,時至1969年以後已經幾乎沒有人要看了。而《阿嬤的夢中情人》,就是史上第一部以這段真實台灣歷史作背景的電影,以現代人的眼光和所處當代台灣電影環境,回頭檢視那個曾經盛極一時,又令人唏噓的一代。
五六零年代台語片的高峰期,有多數電影都在北投一帶取景拍攝。《阿嬤的夢中情人》為追求符合當年景致的拍攝環境,劇組走訪全台各地,先在台語電影的聖地北投搭設一條六零年代風味街道全景;在中國電影製片廠,從街道以至於商店陳設無一不精雕細琢,全為呈現當年風貌。且於雲林虎尾的古蹟——台糖第一公差宿舍改裝日據時期風格的木造建築,代替在北投已不復見的日式溫泉旅館建築及室內裝潢。另外,於林口苦苓林老戲院取古老戲院室內景,現苦苓林戲院仍呈半廢棄。
本電影重現當年台語電影之盛況,群眾如何為影星癡狂,熱門電影票又是如何地一票難求,影迷為了看電影、看明星,不惜翻牆、擠破頭就是要一睹巨星丰采。除了影迷追星以外,本片使用兩首當年膾炙人口的歌曲,一為「思慕的人」,一為「山頂的黑狗兄」,由天心、王柏傑、安心亞,分別以合唱和獨唱的方式在戲中呈現。特別是安心亞在該場戲的演出並非對嘴,而是完全現場收音,其至情感動在場所有工作人員,許多人員當下亦隨之入戲落淚。 |